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稿.doc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稿.doc

ID:51535119

大小:42.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稿.doc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稿.doc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稿.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芦溪外国语学校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导学稿(编号:8015)八年级班姓名组号课题《说“屏”》课型预习+展示课主备何瑜婷审核人备课组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及文中古诗词2、理解内容,了解“屏”有关的知识,体会作者的感情3、品味优美的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伧()俗休憩()韶光()书斋()擅()长徒劳()相称()忒()2、根据本文给“屏”下一个定义。3、本文主要主要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1)(2)(3)屏的设置4、从文中来看,“屏”主要有哪些方面的作用?(1)(2)(3)(4)5、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

2、的?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在文中用“”划出。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个性化备课和学生预习记录:)(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二、个体预习→小组讨论→小组展示1、本文多处引用了古诗词,有什么好处?(1)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提示意思]银烛:指银白色的蜡烛。冷:指暗淡而幽

3、冷的色调。流萤:飞来飞去的萤火虫。(2)《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提示意思]忒:特,太。韶光:指美好的春光。贱:指白白地荒废青春,人生价值贬低。整句诗主要凝聚着女主人公心中无限的哀怨。(3)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起文化休憩的作用。三、课后反馈阅读下文,完成习题竹是一种特殊的植物。竹非草、非木,在现代植物学中,属禾本科,竹亚科。我国有毛竹、苦竹、孝顺竹等六个属共250余种。因为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早在晋朝时我国便有专门记叙竹的《竹谱》。这部书,现已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植

4、物谱录学专著。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有密切的关系,除了用竹纤维编成的“竹布”现已少见外,食、住、行各方面均少不了。说起竹,过去的运输工人用的都是竹杠,他们把用血汗换来的银元、铜元放在片刻也不离手的竹杠中,把头、恶霸来了,只要敲一下竹杠,便知道一天收入多少,这是现已通行全世界的“敲竹杠”谚语的由来。印度也产竹,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讲了个很有趣的神话。有个僧侣贵族,听说释伽佛身长一丈六,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不料,等他挨近佛时用那根作尺的竹杖量时,佛身总比竹杖长一丈六。这时他才知道“佛法无边”,将竹杖丢下走了。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  我国农谚

5、有种竹要“留三去四”以及“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之说。“去四”,即四年以上的竹如不除去,会影响竹林的发展;三年以下则太小,不宜取用。所谓“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是这一宝贵经验的形象化说明,值得我们珍视。(1)“敲竹杠”一词现在一般是指什么?它表达怎样的感情色彩?(2)第三段中的“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是针对什么说的?(3)“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句中的“从此”指代的是什么?(4)第一、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来说明什么?(5)“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形象地说明种竹的一条宝贵经验,请用两个单句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