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范本.ppt

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范本.ppt

ID:51568779

大小:327.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3-23

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范本.ppt_第1页
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范本.ppt_第2页
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范本.ppt_第3页
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范本.ppt_第4页
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范本.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范本.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当面对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时,人们会思考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一个孝顺父母的人?一个社会上的职业人?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而教育培养的人才在类型、数量和质量又受到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制约和影响。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和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总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2、(二)教育目的的层次性教育目的层次体系: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关于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总指针,是对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是目的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在一定意义上,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而教育方针则是工作术语,是政策性概念。教育方针包括三部分内容:教育的性质或任务、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

3、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某一类型和层次的学校或专业领域关于人才培养的更具体的质量规定。教育的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培养目标均有不同。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彼此是一般和具体的关系。3.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它具体规定每门课程具体的育人价值和课程对学生发展所起到的效果预期。教学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方式、基本途径,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

4、、一个学段等)的工作时,使受教育者达到的具体要求或产生的预期结果。二、教育目的的功能(一)规范功能(二)选择功能(三)调控功能(四)评价功能三、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一)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二)教育目的的确立要反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三)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不同主张可以概括为两大派:“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自然的、生物的本性)需要来确定,倡导人性本位,关注个人价值与地位,

5、强调教育的人本价值。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教育家卢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和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社会本位论则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立,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关注公民教育及其社会责任。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纳托尔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干等。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人的全面发展(一)含义:即每个社会成员的智力和体力、道德和情感都获得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1.个人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发展,这是发展的量的特征。2.个人智力和体力充分的、自由的发展,这表现为发展的质的特征。3.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

6、一的发展,这表现为发展的度的特征。(二)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二、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该学说的贡献在于:1、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指明了方向。①人的智力和体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②人的道德和审美情趣高度发展。③人的个性充分的发展。2、揭示

7、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为社会主义国家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提供了有力证据。①人的发展与生产的发展相一致。②工场手工业的分工使工人片面发展。③机器大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④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完全实现。3、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为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供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①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

8、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3.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三、全面发展的教育(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