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图形界面.doc

软件工程图形界面.doc

ID:51577394

大小:6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3

软件工程图形界面.doc_第1页
软件工程图形界面.doc_第2页
软件工程图形界面.doc_第3页
软件工程图形界面.doc_第4页
软件工程图形界面.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软件工程图形界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班级:计本非师范姓名:佟蕊学号:201224010138小组成员:第一部分: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目的】1、掌握静态路由配置方法和技巧;2、掌握通过静态路由方式实现网络的连通性;3、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实验背景】学校有新旧两个校区,每个校区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为了使新旧校区能够正常相互通讯,共享资源。每个校区出口利用一台路由器进行链接,两台路由器间学校申请了一条2M的DDN专线进行相连,要求做适当配置实现两个校区的正常相互访问。技术原理:

2、1、路由器属于网络层设备,能够根据IP包头的信息,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将数据报出去,实现不同网段的主机之间的互相访问。路由器是根据路由表进行选路和转发的,而路由表里就是由一条条路由信息组成。2、生成路由表主要有两种方法:手工配置和动态配置,即静态路由协议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3、静态路由是指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4、静态路由除了具有简单、高效、可靠的有点外,它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保密性高。5、缺省路由可以看做是静态路由的一种特殊情况。当数据在查找路由表时,没有找到目标相匹配的路由表项时,为数据指定路由。

3、【实验步骤】新建packettracer拓扑图1、在路由器R1、R2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和R1串口上的时钟频率;2、查看路由表生成的直连路由;3、在路由表R1、R2上配置静态路由;4、验证R1、R2上的静态路由配置;5、将PC1、PC2主机默认网关分别设置为路由器接口fa1/01的IP地址;6、PC1、PC2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实验设备】PC2台;Router-PT可扩展路由2台(Switch_2811无V.35线接口);Switch_29602台;DCE串口线;直连线;交叉线【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01.第一

4、部分: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目的】1、掌握静态路由配置方法和技巧;2、掌握通过静态路由方式实现网络的连通性;3、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实验背景】学校有新旧两个校区,每个校区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为了使新旧校区能够正常相互通讯,共享资源。每个校区出口利用一台路由器进行链接,两台路由器间学校申请了一条2M的DDN专线进行相连,要求做适当配置实现两个校区的正常相互访问。技术原理:1、路由器属于网络层设备,能够根据IP包头的信息,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将数据报出去,实现不同网段的主机之间的互相访问。路由器是根据路由表进

5、行选路和转发的,而路由表里就是由一条条路由信息组成。2、生成路由表主要有两种方法:手工配置和动态配置,即静态路由协议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3、静态路由是指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4、静态路由除了具有简单、高效、可靠的有点外,它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保密性高。5、缺省路由可以看做是静态路由的一种特殊情况。当数据在查找路由表时,没有找到目标相匹配的路由表项时,为数据指定路由。【实验步骤】新建packettracer拓扑图1、在路由器R1、R2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和R1串口上的时钟频率;2、查看路由表生成的直连

6、路由;3、在路由表R1、R2上配置静态路由;4、验证R1、R2上的静态路由配置;5、将PC1、PC2主机默认网关分别设置为路由器接口fa1/01的IP地址;6、PC1、PC2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实验设备】PC2台;Router-PT可扩展路由2台(Switch_2811无V.35线接口);Switch_29602台;DCE串口线;直连线;交叉线02第三部分:路由器OSPF动态路由配置【实验目的】1、掌握OSPF协议的配置方法;2、掌握查看通过动态路由协议OSPF学习产生的路由;3、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

7、实验背景】假设校园网通过一台三层交换机连到校园网出口路由器上,路由器再和校园外的另一台路由器连接。现要做适当配置,实现校园网内部主机与校园网外部主机之间的相互通信。为了简化网管的管理维护工作,学校决定采用OSPF协议实现互通。技术原理:&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目前网络中应用最广泛的路由协议之一。属于内部网管路由协议,能够适应各种规模的网络环境,是典型的链路状态协议。OSPF路由协议通过向全网扩散本设备的链路状态信息,使网络中每台设备最终同步一个具有全网链路状态的数据库,然后路由器采用SPF算法,以自

8、己为根,计算到达其他网络的最短路径,最终形成全网路由信息。【实验步骤】建立packettracer拓扑图1、在本实验中的三层交换机上划分VLAN10和VLAN20,其中VLAN10用于连接校园网主机,VLAN20用于连接R1;2、路由器之间通过V.35电缆通过串口连接,DCE端连接在R1上,配置其时钟频率64000;3、主机和交换机通过直连线,主机和路由器通过交叉线连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