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研究的历史轨迹.doc

情境教学法研究的历史轨迹.doc

ID:51579180

大小:2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3

情境教学法研究的历史轨迹.doc_第1页
情境教学法研究的历史轨迹.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情境教学法研究的历史轨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情境教学法研究的历史轨迹(一)早期研究阶段在1929年,阿尔佛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NorthWhitehead)在其著作《教育目的》(TheaimsofEducation)一书中就认为,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知识的方式导致了“惰性知识”(inerthnowledge)的产生,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知识仅仅是为了考试做准备,而不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在无背景的情境下获得的知识,经常是惰性的和不具备实践作用的。这可以看作对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最早的、相对具体的论述。 (二)理论体系初步形成阶段80年代中期以后到90年代初,可以看作是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主要的代表人物及观点有

2、瑞兹尼克看出的有关日常生活情境与学校情境之间区别:1、学校情境是有一定目的、计划和意义的,而且它主要强调学习者的个体工作;2、在学校情境中,人们更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则更偏重于使用工具去解决问题;3、在学校情境中常常强调抽象推理、强调学习的必然性,而在日常生活中则常常运用情境化推理,强调学习的偶然性。因此她认为,校内的学习是个体化、抽象的;而校外的学习则具有合作、情境化、具体等特点与优势。有作者认为,正是她的这些分析成为主要的动因,推动了以情境理论为重点的参与观点的发展,所以,她的演说及相关论著在情境认知与学习的研究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1989年,布朗、科林斯与杜

3、吉穗发表了他们著名的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这篇论文比较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文中的观点被后来的研究者们频频引用,使之成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开创与指导性之作。作者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着。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情境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知与行是相互的——知识是处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与发展的。以莱夫(Lave)为代表的人类学家也从人类学的视角对情境认知与学习进行研究。关注日常认知、实践中的认知,进而推进到对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深入研究。莱夫从对“认知学徒模式”的反

4、思中,认识到了“默会知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情境学习理论研究中的著名论断“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从而,使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拓展与提升,莱夫也因为她这一论断与其论著,成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人类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代表。(三)理论体系发展阶段理论体系发展完善阶段从1993年开始至今。1993年3月,美国权威杂志《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开辟专栏对情境认知与学习进行探讨,作者们分别从不同层面将情境认知与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呈现给读者,使情境认知与学习理沦,在原有的框架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研究的突破主要表现在情境学习与计算机教育、情境学习

5、与课堂教学、情境学习的评价以及一些案例研究与开发等等。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有关情境认知与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渗透到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