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案设计及课后反思.doc

小数的性质教案设计及课后反思.doc

ID:51581394

大小:41.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3

小数的性质教案设计及课后反思.doc_第1页
小数的性质教案设计及课后反思.doc_第2页
小数的性质教案设计及课后反思.doc_第3页
小数的性质教案设计及课后反思.doc_第4页
小数的性质教案设计及课后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数的性质教案设计及课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数的性质教案设计及课后反思 目标:1、掌握小数的性质。     2、训练思维,培养能力,体验乐趣。     (关于教学目标设定的说明:学生必须扎实掌握小数性质的相关知识,这是知识层面的重要目标。同时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兴趣的激发也一样重要。教师需要考虑:教师在课上适合做什么,学生需要做什么;教师怎么想,学生会怎么想;教师的感觉如何,学生的感觉又如何。)     第一环节:初步认识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环节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获取小数性质现象的经验太少了,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通过

2、自己的“创造”,为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思维过程。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该环节教学节奏:快节奏。)     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1)引趣。     出示3个1,提问:这三个“1”相等吗?     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     两种可能     情况一:学生的回答借助单位。如“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得出:0.1米=0.10米=0.100米。(读一读,有助于加深体验)     情况二:如果有学生回答:1.=1.0 =

3、1.00。则说明有的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些初步的想法,加以肯定,还可以问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二环节:深入理解     (两个设计意图:1、知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学生的头脑中的?     学生在初步得出想法后,往往凭感觉记忆结果,而过程往往是空洞的,或者是零碎的,需要借助图像、意义进一步完善认知,所谓知识求多更求连。2、渗透领悟小数值相等,意义不相同的知识点。该环节教学节奏:慢镜头——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     二选一。     1、分析我们同学的作业:这样的结果都有道理吗?你还发现了什么?     做法一:

4、10个0.01是(0.1);做法二:10个0.01是(0.10)     要求:独立思考。并整理自己的思路。想一想,在交流中准备说哪几句话?可以做些记录。     2、小数0.50和0.5有什么的秘密?     1、思考两个小数的意义。根据意义画出草图。       2、独立思考。并整理自己的思路。想一想,在交流中准备说哪几句话?可以做些记录。     第三环节:思和辩     听题思辨:要求学生任意写一个小数:1、在小数点的后面添零。2、在小数的末尾添零。哪种方法不改变小数的大小?理由。     第四环节:新知运用——明码标

5、价     (设计说明:新知运用能力的训练。1、整数改写成小数的知识;2、体验所学的知识与生活接轨;3、学生经验讨论:为什么价格通常是两位小数?)     1、关于“商品标价签”你知道多少?     经验交流重点:你知道超市里商品价格都是怎么标的吗?     明码标价。     娃哈哈矿泉水1.5元一瓶   大世界童装上衣35元一件     我们的数学课本6元零9分一本     第五环节:小结: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课题:小数的性质     第六环节:拓展(随机,由第一环节决定)。     情况一:学了小数的性质后,你能想出别

6、的办法,使1、10、100相等吗?看谁最简便。(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况二:如果第一环节已有学生提出,可以这样提问:记得上课开始,有同学提出要使1、10、100相等,可以在1后面点上小数点,你觉得这个方法好吗?运用了什么知识?           课后反思收获:     1、有些环节的处理需要更细致些。     比如第三个环节:思和辩。这样设计有些玄乎。有的学生对于听懂“在小数点后面添零”“在小数末尾添零”有困难,不如呈现出来,效果更好,而且可以节省时间。     再比如第四环节:新知运用——明码标价

7、。关于商品标价签的知识太多了,标价格的目标不能凸现,安排在课前可能会更好些。     “小数0.50和0.5有什么的秘密?”这个问法是有问题的。改成“比较小数0.50和0.5的大小”更合适。     课题的出示有问题。放在思辨练习后更好些。     2、值得探讨深思的地方:教师何时介入学生的讨论比较合适?第二环节深入探究:二选一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     3、教师引导的技巧性问题。     4、关于表扬。表扬是一种艺术。表扬分三个层次:首先肯定,第二鼓励和启发。第一个层次的表扬——肯定,只能让学生心境愉悦;第二层次的表扬——

8、鼓励,为学生接下来学习注入动力;第三个层次——启发,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横向的发散与纵向的提深。)     5、语言的精炼与准确——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需通过语言表示来显现。     数学中的语言训练。首先数学教师要有这个意识。要从教师自身训练开始。问题的准确表述,思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