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及教案.doc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及教案.doc

ID:51581603

大小:48.5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13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及教案.doc_第1页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及教案.doc_第2页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及教案.doc_第3页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及教案.doc_第4页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及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及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设计地位与作用:老教材中42个单元只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鉴赏,而《沁》则被编排在了这唯一的诗歌鉴赏单元的首位,新教材仅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鉴赏单元,而《沁》也被编排在了第一单元的首位,可见《沁》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沁》这首诗歌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教学安排:1教学内容: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

2、而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2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确立依据见导语)4课时安排:一课时5教学流程:(一)教学目标:1作者以

3、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二)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三)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五)教学过程:(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四)教学设想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1导语: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4、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师讲: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3(1)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长沙》〈导入设计依据:〈沁〉是以古典诗词格律写成的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有关词的背景知识,而学生在初中初步学过毛泽东的另一首〈沁园春雪〉,由背诵〈沁园春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2)师点击“作者背景”并讲解(3)本词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

5、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长沙》。〈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1)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播放朗读录音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

6、读事半功倍(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

7、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4)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全诗诗眼是什么?第一问:学生讨论后回答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

8、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设计依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