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纪念钞防伪技术浅析.doc

奥运纪念钞防伪技术浅析.doc

ID:51585031

大小:2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3

奥运纪念钞防伪技术浅析.doc_第1页
奥运纪念钞防伪技术浅析.doc_第2页
奥运纪念钞防伪技术浅析.doc_第3页
奥运纪念钞防伪技术浅析.doc_第4页
奥运纪念钞防伪技术浅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奥运纪念钞防伪技术浅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奥运纪念钞防伪技术浅析(孙忠道吕永亮孙源)当2008年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面向社会发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的消息一出,举国上下为之震动,求之者遍布城乡,人们为求一钞四处打探,但得之无几,笔者有幸求的一张,于是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观察,发现奥运拾元人民币纪念钞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思想主题,并充分表达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首先,蓝绿色的主色调所表达的就是中国人要把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的思想和现实;其次,以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运动员群像图案充分展现了人文奥

2、运的设计理念;第三,多项先进印钞技术的应用,把科技奥运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图1),也极大的提升了人民币的防伪水平。他除了保留了一些传统的防伪工艺外,还是用了多项新的防伪技术:图1  一、光彩光变面额数字。位于票面正面左上方。垂直观察,面额数字呈绿色,中部有横向亮条;平视时,面额数字呈蓝色。随着观察角度的改变,面额数字颜色在绿色和蓝色之间交替变化,同时亮条呈现上下滚动效果(见图2)。从本人掌握的资料看,这是一种新型油墨,我国也是第一次在钞票上使用。图2  二、全息定位镂空标识。位于票面正面左下方。标识主景图案为古希腊雕

3、塑“掷铁饼者”,上方为面额数字“10”、下方为“2008”。变换角度观察时,标识的颜色和明暗随之变化。透光观察,可见镂空文字“BEIJING2008”、“29”字样(见图3)。图3  三、面额数字、鸟巢、文字三为一体的压印式白水印。位于票面正面左侧空白区域,透光观察可见清晰的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图案,其上方为具有明暗渐变效果的面额数字水印“10”,下方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字样。白水印是从第五套人民币拾元券开始使用,但只限于面额数字,水印全部使用反白制作工艺在我国也是首创;迎光侧视时可

4、见水印图案凹陷的线条,这种线条如同雪地上留下的脚印,水印图案线条虚实相间,极难仿制。以此种方式制作水印开创了我国水印制作的新途径,防伪性能进一步提高;上述两项技术的使用,充分说明我国钞纸抄造工艺的科技含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见图4)。图4  四、双色接线异型号码。位于票面正面主景图案左下方的冠子号码。前四位为上边红色与下边黑色接线,后五位为上边黑色与下边红色接线。双色接线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一项印钞技术,他在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上得到广泛应用,但用于钞票号码印刷却是从来没有的(见图5)。图5  五、珠光油墨图案。位于

5、正面主景右侧靠近安全线部位,平视时,可见紧贴上边部有一条宽“20mm×9mm的长方形”和三行由“★10”图形组成的珠光油墨图案;下边部有一个“20mm×8mm的长方形”(见图6)。图6  六、超宽的光变全息开窗安全线。票面背面左侧有一条5.5毫米宽光变全息开窗安全线,安全线两侧有缩微文字“BEIJING2008”,中间有全息图案“10”。变换角度观察时,安全线两侧颜色在绿色与品红色之间交替变化。如此宽大和内涵丰富信息的安全线在我国使用还是第一次(见图7)。图7  七、“Beijing2008”使用频率最高。在票面正面的

6、胶印底纹中、背面的装饰线条中和正面右下角凹印的“10”面额数字中随处可见胶印和凹印的“Beijing2008”字样。  八、光变油墨凹印手感线。在票面正面右侧国徽的下方可见一条自上而下由细变粗再变细的凹印手感线,该手感线将通过触觉感知和通过视觉辨别两种鉴别方式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该币的防伪功能。人们既可以通过触摸凹印手感线辨别真伪,也可以通过观察光变油墨颜色变化辨别真伪(垂直观察手感线时为绿色,侧视时为蓝色)。图8  九、油墨防伪材料使用种类创历史新高。据观察,奥运纪念钞除保留了普通人民币钞票使用的防伪油墨外(光变油

7、墨、有色荧光油墨、无色荧光油墨),还增添了“光彩光变油墨、珠光油墨”两项防伪技术。一张钞票同时使用五种防伪油墨,在我国应属首次。  十、大陆、香港、澳门三地使用同一图案作为水印。当把香港、澳门、大陆三地发行的奥运纪念钞放到一起时,您会惊奇的发现三枚纪念钞的水印图案都是面额数字、鸟巢、文字三位一体的白水印,并且制作方法都一样都是压印式制作而成,观察方法也一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