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墨子与言尽意说.doc

论墨子与言尽意说.doc

ID:51587129

大小:37.0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3

论墨子与言尽意说.doc_第1页
论墨子与言尽意说.doc_第2页
论墨子与言尽意说.doc_第3页
论墨子与言尽意说.doc_第4页
论墨子与言尽意说.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墨子与言尽意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墨子与言尽意说摘要:墨子对言尽意就有着深刻的体会。为了使他的学说主张能为人们更好的接受,墨子对言尽意就非常的注重。墨子在言尽意上有各种特点:质朴准确的语言,三表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墨子的言尽意说表现的更为突出。关键词:墨子;言尽意;三表法;先质后文;言尽意一直是古人追求的目标,孔子就曾经把它当做一种理想。在《论语.阳货》篇中,孔子感慨道:“辞达而已矣”。[1]开启了后世对言尽意的广泛关注,影响深远。在《墨子·经上说》中,墨子说道:“执所言,而意得现,心之辨也。”意思是说,语言是人口的一种功能,通过说话可以表达或理解人内心

2、的意思。这就表明通过“言”能够把握“意”。他认为只要”执所言“就会”意得见“。可见,墨子非常注重言与意的关系,重视言对意的传达。一、墨家对言与意关系的重视的原因墨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战国之交,历史巨变的时代,周朝的政治制度完全崩溃。在这八十年间,封建领主经济逐渐转变为封建地主阶级,个人私有可以买卖的家族土地所有制终于替代了宗子世袭、不得买卖的宗族土地所有制的时代。在政治上,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田氏篡夺了齐国。各国家的行政、官僚制度代替来了世卿掌权的制度,由此产生的士阶层面临着重重挑战和机遇。这一时期的阶级斗争错综复杂,主要的

3、矛盾是统治阶级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因为侯国内私家的兼并以及大国侵略小国,经常发生战争,而战争的灾难和痛苦往往就降临到农奴和下层百姓身上。当时的统治者,不论是新兴的还是行将灭亡的,不顾下层民众的死活对农奴以及下层民众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出身农民的墨子,在那样一个极其混乱的年代,带领一帮苦行者积极的宣传他们“兼爱,非攻”的庶民思想极其艰难。这样的情况下,在思想的传达过程中言尽意就显得极其重要。当时,儒与墨两派对立,斗争非常激烈。儒家创始人“孔子”是没落的封建贵族。孔子主张“法周”其目的在于维持和恢复文武周公那套制度,实质上是竭尽全力意

4、维持封建领主阶级,使之能够继续压迫和剥削广大的农民。墨子来自社会的下层。他多从民生,民本的角度考虑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只有百姓有饭吃,有衣服穿,财货充足,国家也就才能稳定。也就是“故唯毋明乎顺天之意,奉而光施之天下,则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墨子是低下的农民出身,自然要反映庶民的愿望与要求,因此墨子打着“法夏”的旗帜,反对周制,当然就要反对封建领主阶级。墨子要求建立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社会,就必须要对儒家的理论进行猛烈而尖锐的抨击。儒家一向重视“礼乐”、“尊贤有等”、“劳心者不劳力”。墨子

5、却“反对礼乐”、“反对尊贤有等”、“反对劳心者不劳力”。为救时弊,墨子极力奔走,极尽言说之能事。墨子极为重视言的作用,《墨子·经下》曰:“以言为尽悖论。”批评了怀疑和否定了“言不能正确表达意”的观点。《墨子·经上》曰:“执所言而意得现,心之辩也。”[2]意思是说,语言是人口的一种功能,通过说话可以表达或理解人内心的意思。这就表明肯定通过”言“能够把握”意“。他认为只要”执所言“就会”意得见“。二、墨家使言尽意的手法首先,在“先质后文”中尽意是墨家为文的主要特点。为什么墨子的言说语言质朴“无文”却能达到意显呢?《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

6、载了田鸠与楚王的谈话,当时迷惑的楚王向墨家弟子田鸠疑问道:“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而不辩,何也?”楚王所谓的“不辩”就是“没有文采”即“语质”。田鸠先生不厌其烦的讲了“秦伯嫁女”和“买椟还珠”两个故事,他还接着讲道:“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而不辩。”明确的告诉我们,之所以用质朴的的语言是因为怕人们留恋文采而忘记了留心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且这样就能在尚质轻文中尽意,明确直接

7、的让人们明白文字所要传达的意正如子墨子所言:“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言无务为文而务为察。”《说苑·反质》里有一段墨子对禽滑厘说的话:“故食必求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求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长,先质后文,此圣人之务。”[3]这些主张与儒家的主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以及“文质彬彬”的观点相比较而言,墨子则并非是单纯的完全摒弃了“文”,而只是在言尽意的文质关系中更加主张“先质后文”。墨子是下层人民的代表,就算是著书立说也着重在宣传自己的救世救民的一系列主张。墨子的文章不可避免的带有很大的功力性质,这也正与他自己所提出的

8、问题:“今当凶年,有欲予子隋之珠者,不得卖也,珍宝而以为饰。又欲予子一钟粟者。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将何择?”在当时战乱纷争的年代,以及,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墨子毅然决绝的选择“粟”而弃“珠”。同样,在“以文害用”的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