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05092.ppt

题破山寺后禅院05092.ppt

ID:51600801

大小:1.96 MB

页数:49页

时间:2020-03-25

题破山寺后禅院05092.ppt_第1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05092.ppt_第2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05092.ppt_第3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05092.ppt_第4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0509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题破山寺后禅院0509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古诗词学习目标1、熟记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十首古诗。2、理解名句中包含的哲理,活学活用。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常建,盛唐著名诗人,有《常建集》,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他的是现存五十多首,多以山林胜景为题材。这首诗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走近作者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籁[lài]: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响

2、。钟磬[qìng]清晨,当我漫步走进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山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万物此时皆寂静,只听见回荡于山林的钟磐声。译文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你能找出来吗?感悟诗意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歌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衬静,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幽深的小路和

3、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诗歌赏析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歌赏析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此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

4、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诗歌赏析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中心: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悦”和“空”两个词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是什么?品读这首诗,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古老、幽静、清寂摒除俗念,不追名逐利,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悦,使怡然自得;空,使空;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排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5、,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guōràopéngfúzī题解: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6.送友人李白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郭的北面,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面。我们即将在这里分别,你就要像蓬草一样孤身踏上万里行程。游子的心意像浮云一样飘浮不定,落日缓缓而下,好似难舍的友情。你向我挥手,你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颔联切题,分手时的离情别绪。作别处的山水,色彩明丽。对朋友飘泊生涯

6、的关切。颈联表意,情景交融。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分析尾联抒情。抒发与友人难舍难分的情绪。地点:东城事情:别感情:游子飘荡 朋友留恋比喻送别朋友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总结1. 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2. 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3. 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4. 诗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5. 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赠别之情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连续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挥手自兹去,萧萧

7、班马鸣。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卜算子苏轼一、简介本词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

8、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