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象上高考季高考状元语文笔记.docx

天天象上高考季高考状元语文笔记.docx

ID:51631277

大小: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4

天天象上高考季高考状元语文笔记.docx_第1页
天天象上高考季高考状元语文笔记.docx_第2页
天天象上高考季高考状元语文笔记.docx_第3页
天天象上高考季高考状元语文笔记.docx_第4页
天天象上高考季高考状元语文笔记.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天象上高考季高考状元语文笔记.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更多高考政策信息天天象上高考季:高考状元语文笔记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1)描写①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其作用一般为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环境、场面描写。其作用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气氛,表达感情,更好地表现人物或思想。(2)叙述一是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一般作用是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的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直接抒情和感情交流。第三人称的作用是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

2、灵活自由。二是叙述方式。常考的是倒叙和插叙。倒叙能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可以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充实丰满。(3)抒情①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氛围,烘托作者的情感,情景交融。②直接抒情,其作用是直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态度,易使读者产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二、写作手法(1)象征。指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示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感情。运用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思想、形象化,可以使思想感情表现得含蓄、耐人寻味。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3、风直到夜郎西。”这里的“明月”象征善解人意的知心人。(2)衬托(对比)。,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用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儿童两种不同的生存环境,一是“乐园”;一是最严厉的书塾,通过儿童两种不同生活感受对比,说明了封建教育方法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其作用是使要表达的对象特征更加突出、鲜明,帮助表达作者感情或文章主旨。(3)抑扬。对写作或欲扬先抑

4、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其作用是造成读者心理反差,增强文章的趣味和可读性,更突出事物特征和某种感情。(4)托物言志。着写物,实质是通过对物的赞颂来表明作者志向,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其作用是将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巧妙融入到事物中,使文章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引用。或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和神秘色彩;或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或引用名言,使文章具有说服力。(6)渲染。对文章中的环境和人物

5、着意描写,加强气息,深化主题。常用方法有:反复和烘托。反复,指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感情,渲染情绪,突出主题。烘托,借环境描写和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7)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三、作品的谋篇布局(1)文章开头描写的作用。开头描写某事物一般作用为突出特征,为下文作铺垫。(2)前后照应。前后照应能使文章结构严

6、谨,主题或情感鲜明、突出。(3)考查伏笔。伏笔的作用是与下文相呼应,使文章更严谨;为下文的叙述张本。(4)考查悬念。设置悬念能制造文章波澜,吸引读者注意,增强文章的趣味。(5)承上启下。承上启下能使文章过渡自然,条理清晰,便于读者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6)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8)文章标题。一般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起着线索、贯穿全文和点明主题的作用。四、作品的修辞方法(1)比喻。其作用为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拟人。其作用是赋予物以人的形态情感,描写

7、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夸张。其作用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发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4)排比。其作用为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便于充沛地表达情感。(5)反复。其作用为前后呼应,反复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6)对比。其作用为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7)设问。其作用为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8)通感。指打通人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让读者在阅读时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荷塘月色》有两句话:一句是“微风过处,送来缕缕

8、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嗅觉与听觉通感;另一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与听觉通感。诗歌鉴赏答题答题步骤①题目直接问表现技巧的情况下,就要直接答出表达技巧,并且要对该技巧进行解析。(技巧+解析)②题目问到赏析的情况下,要从内容、技巧、语言三方面考虑,不一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