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答题技巧微缩版.doc

中考阅读答题技巧微缩版.doc

ID:51636607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4

中考阅读答题技巧微缩版.doc_第1页
中考阅读答题技巧微缩版.doc_第2页
中考阅读答题技巧微缩版.doc_第3页
中考阅读答题技巧微缩版.doc_第4页
中考阅读答题技巧微缩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阅读答题技巧微缩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现代文阅读板块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因为  何况  但是 

2、   然而  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

3、了、揭露了、批判了)……。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概括层意的方法(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例如3:(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6.划分层次

4、?(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要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品味题目可以从

5、——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

6、,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12

7、.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

8、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