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线形设计内容.ppt

道路线形设计内容.ppt

ID:51638751

大小:5.06 MB

页数:73页

时间:2020-03-27

道路线形设计内容.ppt_第1页
道路线形设计内容.ppt_第2页
道路线形设计内容.ppt_第3页
道路线形设计内容.ppt_第4页
道路线形设计内容.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路线形设计内容.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本次授课的目的、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该次课的学习,学生应重点掌握:道路纵断的相关概念、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缓和坡的概念、竖曲线设计步骤。熟悉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了解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相关规定。重点、难点:重点:道路纵断的相关概念、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缓和坡的概念、竖曲线设计步骤。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难点:竖曲线设计步骤。§4-4道路纵断线形一基本概念:1纵断面:用曲面沿道路中心线竖向剖切,展成直面,称纵断面。2地面标高:道路中线各桩号的地面高程。高程:点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3地面线:3地面线:各点地面标高的连线,是一条

2、不规则的空间折线。4路线设计高程对于新建公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外边缘高程;对于设置超高、加宽的路段为超高、加宽前的路基设计高程;对于改建公路:一般按新建公路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行车道中线标高。5设计线:各桩点设计标高的连线。它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美学上的比较后确定的,由纵坡线和竖曲线组成。6施工标高:同一桩号的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H施工=H设计-H地面施工标高大于零为填方,小于零为挖方。7纵坡:纵坡线的坡度,等于同一坡段上两点间高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

3、。i=(H2-H1)/L竖曲线8转坡点:相临两坡线的交点。9转坡角:转坡点前后两坡度差。ω=i1-i2(ω大于零设凸型竖曲线,ω小于零设凹型竖曲线)10竖曲线:平顺连接相临两坡段的竖向曲线。纵坡设计的任务行车要求:纵坡小,行车阻力小,耗油少。修建费用:尤其山岭重丘区:纵坡如果小,会造成高填和深挖,造价高。纵坡设计的任务:根据公路的技术等级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的坡度和坡长。二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满足:“标准”中有关纵坡的规定。2纵坡应尽量平缓,起伏不宜过大和频繁,并应尽量避免使用极限值。同时还应考虑农业建设等

4、。3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常用适当的措施,以保证公路的稳定和畅通。4尽量减少土石方及其它工程量,以降低工程造价。三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1最大纵坡:根据公路技术等级和自然条件所规定的纵坡最大值。见表1-4-21、1-4-22。三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影响最大纵坡的主要因素有:汽车的动力特性,即爬坡能力。公路技术等级:等级高,车速高,纵坡小。自然条件,海拔高地区应进行纵坡折减。折减标准99页。2最小纵坡2最小纵坡:挖方路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良地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imin≥0.5%(0.3%)四坡长限制与缓和坡段:1最大

5、坡长:限制最大坡长的目的:按动力因素要求,i≥5%时:①上坡时,道路阻力较大,Dmax<f+i应换抵挡行车,若常用最低挡,仍未驶出坡段,说明坡段太长。②下坡时为保证行车安全,要多次制动。因此,i≥5%时要限制坡长,见100页。最大坡长:i≥5%的连续陡坡,坡长要折算第一段:L1=200m,i1=6%,已占坡长的200/800=0.25第二段:i2=7%,L2=(1-0.25)×500=375m若L2=200m,则已占用的坡长限制为0.25+200/500=13/20,此后可接:i3≤8%,L3=(1-13/20)×300=105m2

6、最小坡长:2最小坡长:限制最小坡长的目的:布设竖曲线:Lmin≥T1+T2满足行车平顺性的要求,坡道行程t=9-15s,Lmin≥Vt/3.6。3缓和坡:3缓和坡:当纵坡>5%的坡道达限制坡长后,按规定设置的较小纵坡的坡段。i缓≤3%,L>Lmin。设置缓和坡的目的:通过对动力因素的分析知,当汽车通过一段陡坡后,车速一般都比较低,需要在一个纵坡较缓的坡段上提高车速,以便去爬越下一个陡坡。因此需设置缓和坡段。五平均纵坡与合成坡度:1平均纵坡:由若干坡段组成的路段,其两端点的高程差与路段长度之比。,连续3km,icp≤5.5%。2合成坡

7、度:纵坡、横坡的矢量和。六竖曲线一)竖曲线要素计算:(注纵断面上曲线长、切线长均指水平距离)凸型竖曲线:ω=i1-i2,ω>0,转坡点在竖曲线上方。凹型竖曲线:ω=i1-i2,ω<0,转坡点在竖曲线下方。竖曲线线形为二次抛物线Y:竖曲线任意点到切线的纵距。x:竖曲线任意点到竖曲线起、终点的水平距离。对于曲线前半部分,x=计算点桩号-起点的桩号;对于曲线后半部分,x=终点的桩号-计算点桩号;竖曲线T二)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1凸型竖曲线:考虑视距S二)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2凹型竖曲线:主要考虑离心力、视距。依实验知F/G

8、≤0.025时可满足行车要求,即R=V2/3.2,L=V2ω/3.2。教材P102页。3汽车行程时间:t=3s行程:Lmin=Vt/3.6=V/1.2。各级公路的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及最小半径见102页。公路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