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试卷北京卷分析.doc

高考数学试卷北京卷分析.doc

ID:51649614

大小:2.46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3-14

高考数学试卷北京卷分析.doc_第1页
高考数学试卷北京卷分析.doc_第2页
高考数学试卷北京卷分析.doc_第3页
高考数学试卷北京卷分析.doc_第4页
高考数学试卷北京卷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试卷北京卷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8年高考数学试卷(北京卷)试题分析(第三部分)2008.06.16参加编写人员:关闳、李梁、刘甦、宁少华、杜君毅、陆群、曾建川、王海涛、张晓东、于伟东、姚晖、于龙、张红敏、欧阳昕、党胜军、周建军、杨宝华、白雪解答题(15)(文理相同)已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Ⅰ)求的值;(Ⅱ)求函数在区间[]上的取值范围.【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三角函数中的诱导公式、降幂公式、二倍角公式、辅助角公式及三角函数(或)的图象、性质、最小正周期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利用三角公式进行恒等变形的技能和基本的运算能力.【正确解法】(Ⅰ

2、)解法1:的最小正周期为,且,解法2:以下同解法1(Ⅱ)解法1:由(Ⅰ)得即函数在区间[]上的取值范围为[0,].解法2:由(Ⅰ)得即函数在区间[]上的取值范围为[0,].解法3:由(Ⅰ)得由得的单调增区间为由得的单调减区间为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即函数的取值范围为[0,].解法4:由(Ⅰ)得,令,得,,,函数的取值范围为[0,].解法5:作出函数,或的图象,由图象得所求.(图象略)【理科学生的主要问题】1.公式写错,如诱导公式不会用或用错,将写成了,或是,降幂公式错写成,或是等,辅助角公式中的

3、符号出错,如,还有运用辅助角公式时,特殊角配错,如化成了,等,这些均导致第一问解析式错.2.思路不清,变形方向不明确,如将解析式变形为:得出的错误结果.3.对三角函数最小正周期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出现以下错误解答:有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得,然后将代入原式,通过恒等变换得,再求的取值范围.4.函数的概念不清,将第二问中的范围[],错误地理解为的范围,或是的范围了.5.表述中只有结论,没有推理过程,特别是第二问最值取得的理由叙述不清.6.用图象法解答时,作图不准确.7.心理紧张,不仔细审题,抄错数或”丢三落四”(

4、如将解析式中的丢掉),计算不准确,有些学生甚至出现错上加错.【文科学生的主要问题】[典型错误一](1)由,可得(2)因为,所以所以因此,即的取值范围是[典型错误二](1)同正确解法一的第一问(2)由(1)得因为,所以所以因此,即的取值范围是本题解答过程中考生出现的错误有1.公式记忆不清如:,1.定义域、值域的概念不清如:由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忆不清如:3.求值域说理不清4.运算错误如:在运算过程中【教学建议】三角恒等变形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应多加强对学生三角恒等变形的训练,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不

5、要赶进度而忽略第一轮基本知识的复习.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强调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借助三角函数的图象理解三角函数在一个周期上的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图象与x轴的交点等性质.三角函数内容最在高考中一般大都是比较基本的题型,涉及的内容主要有考查三角函数恒等变形,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尤其是最值和周期.为了提高试题的得分率,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讲清楚各公式的来龙去脉,把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2.重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公式,对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形

6、使用的训练要落实到位;3.注重错因分析,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及整体思想.4.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解题过程的表述要追求科学、严谨、规范.(16)理科:如图,在三棱锥中,,,,.(Ⅰ)求证:;(Ⅱ)求二面角的大小;(Ⅲ)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文科:如图,在三棱锥中,,,,.(Ⅰ)求证:;(Ⅱ)求二面角的大小【命题意图】知识上: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二面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等基础知识.能力上: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试题特点:【正确解法】(Ⅰ)证明:方法一:取中点,连结,.,

7、.,.,平面.平面,.方法二:,.又,.,平面.平面,.方法三:,,.,.,.,.,平面.平面,.方法四:,且,平面.是在平面上的射影,利用方法二(证全等)或方法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出.根据三垂线定理得.方法五:利用方法二或方法三证明出,又,且,如图以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则,,∴∴(Ⅱ)解:方法一:若(Ⅰ)中已求出.取中点,连结,.则.又,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中,有余弦定理∴方法二:利用(Ⅰ)中方法二(证全等)或方法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正确证明出平面作于点,连结.根据三垂线定理得

8、出.以下同(Ⅱ)中方法一.(,或).方法三:”面积射影定理”利用(Ⅰ)中方法二(证全等)或方法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平面∴的射影为,∴.方法四:由(Ⅰ)知平面,∴平面平面过作垂足为,取线段中点,连结∵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在等腰中,由三垂线定理知为所求的角利用(Ⅰ)中方法二平面,又平面∴在Rt中,∴∴∴,方法五:利用方法二或方法三证明出,又,且,如图以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则设.∵∴,取AP中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