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地根脉——玉器、陶器和青铜器艺术.ppt

传统艺术地根脉——玉器、陶器和青铜器艺术.ppt

ID:51662569

大小:8.46 MB

页数:77页

时间:2020-03-28

传统艺术地根脉——玉器、陶器和青铜器艺术.ppt_第1页
传统艺术地根脉——玉器、陶器和青铜器艺术.ppt_第2页
传统艺术地根脉——玉器、陶器和青铜器艺术.ppt_第3页
传统艺术地根脉——玉器、陶器和青铜器艺术.ppt_第4页
传统艺术地根脉——玉器、陶器和青铜器艺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艺术地根脉——玉器、陶器和青铜器艺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1.一种珍贵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微透明,可雕琢成簪、环等装饰品。2.现代矿物学区别为软玉和硬玉。古代较常见的是软玉,硬度是六度半到七度,不易受磨蚀,呈玻璃状光泽,不透明,触之有冷而柔的感觉。叩之有清脆的声音。硬玉专指翡翠。《玉人》高8.1厘米安徽含山县凌家滩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新石器时代的玉距今7000年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璧良渚文化浙江余杭县兽面纹玉琮(良渚文化)高8.8厘米浙江余杭县反山出土浙江

2、省文化考古研究所藏良渚文化的中心在太湖流域至杭州湾一带,距今五千至四千年。其遗址中的贵族大墓都随葬有大量玉器,其中最重要的是代表贵族特殊身份的玉琮、玉璧和玉钺。璧用以礼天,琮用以祀地。钺是代表着最高杀伐之权的武器。猪龙玉雕(红山文化)高16厘米朝阳市博物馆藏《玉龙》(红山文化)高26厘米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馆藏“中华第一雕龙”中国玉器的艺术风格俏色:也称巧色,即因才施艺。工匠利用玉石不同部位的色彩、纹理,设计成具有天然浑成特色的造型。商代的俏色玉器是发现最早的。玉器基本上用于礼仪、仪仗、祭祀、装饰、陈设、饮食器皿

3、、文房用具、杂器等。商代俏色玉雕俏色玉鳖商安阳考古队藏妇好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玉象(商)高3.3厘米,长6.3厘米高7厘米妇好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玉人(商)玉凤(商)高13.6厘米妇好墓出土玉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之外,还赋予它以“德”的概念。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者”,(仁、智、忠、礼、乐)这是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比德于玉——战国时期发生的完璧归赵的故事间接的反映出当时人们上等玉器的珍视程度。“价值

4、连城”由此得来。“垂之如坠”“扣之,其声清越而长,其终诎然”——大圭不琢——“大圭不琢”,追求至纯至高的境界,天然质朴的风格,形容具有纯真质朴素质的人如“璞玉浑金”;是中华民族审美的特点与优良传统。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1.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2.突出玉的天然材质,追求至大至高的朴素之美。(战国)十六节活环套连玉佩(战国早期)长48厘米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龙凤玉佩玉仙人奔马(西汉)长8.9厘米陕西渭陵出土玉”春水”饰(金)高6.5厘米宽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两汉以后:1.人们注重的是玉作为财富的意义。2.视玉为可以养

5、生、殓藏尸体防腐之物。现代玉器雕刻高64厘米翡翠《群芳揽胜》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是真玉。手触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观察法:将玉对着光亮处观察,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的是真玉。舌尖鉴别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此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主要看有无裂痕,有裂痕的其价值大减。玉的鉴别:泥土的生命——陶器与瓷器彩陶艺术:是在橙红色的胎地上描绘有黑、白、红等花纹的陶器,一般陶质较细,表面磨光,经烧制时的氧化作用,大多呈“红褐色”。仰韶文化时期(兴盛)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时期人面

6、鱼纹盆(俯视)产生西安半坡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舞蹈纹彩陶盆距今约五千年旋涡纹尖底瓶彩陶瓮涡纹曲腹盆彩陶在造型、纹饰、色彩三方面的特点:造型:以常用生活器皿为主,实用多样,具有美感。纹饰:以表现渔猎生活及常见事物的抽象几何纹为主,简洁,流畅。色彩:采用取自天然的红黑白三色,搭配陶土本色,朴素和谐而不乏明度对比。素陶:继彩陶艺术之后,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黑陶器与白陶器以其材质和造型之美把原始社会的陶器艺术推向最后一个高峰。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前2500年)已使用快轮制造陶器,制成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和白陶鬶等贵重器物。

7、到龙山文化时期,黑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一些典型器物薄如蛋壳而且厚薄均匀,器形规整。黑陶的制造是在烧制过程应用了烟熏法和渗碳技术,使之变得乌黑光亮。千峰翠色——古代青瓷器瓷器的烧造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 瓷器与陶器性质大不相同,是以瓷土(高岭土)和石英、长石等为原料,塑造或模制成型,施釉后,在1200℃以上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的。其胎质细密,叩之声音清彻,不吸水或很少吸水。早在商代,已经创制出了原始青瓷,到东汉时期,在浙江地区,烧制成功真正意义上的青瓷器。 施于瓷器上的青釉,是含有铁质的矽酸盐,在窑内烧制时,经过还原火使器

8、物表层呈现光亮的不同程度的青色,所以称为青瓷。胎体厚重,釉色青绿,釉内开片,主要为贴塑装饰,吸收了波斯萨珊王朝金属壶的造型手法,结合传统龙凤形象,成为当时流行的器物样式,也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文化交流的物证。宋代是瓷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