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重庆三支一扶考试综合知识:哲学题目解题技巧.doc

2016重庆三支一扶考试综合知识:哲学题目解题技巧.doc

ID:51720501

大小:40.4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5

2016重庆三支一扶考试综合知识:哲学题目解题技巧.doc_第1页
2016重庆三支一扶考试综合知识:哲学题目解题技巧.doc_第2页
2016重庆三支一扶考试综合知识:哲学题目解题技巧.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6重庆三支一扶考试综合知识:哲学题目解题技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重庆三支一扶考试综合知识:哲学题目解题技巧“三支一扶”,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重庆三支一扶考试的公告于4月26日发布,本次面向全国公开招募420名高校毕业生到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笔试考试科目为《综合知识》,根据发布的2015年笔试真题来看,《综合知识》考查的题型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客观题为单选题,侧重考查国情、重庆市情、公文基础知识、行政法、时事政治、科技常识、文化常识等。主观题为写作题。重庆中公教育为大家准备了三支一扶考试真题,希望能助大家一臂之力,考试成功!近期三支一扶考试招考公告较多,“先下手为强”在备考中则是要求广大考生要提前做

2、好准备,成功总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要想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必须平时打好基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方能在考试中做到从容应对。但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纷繁庞杂,掌握好复习技巧意义重大。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公基哲学题目的解题技巧稍作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哲学题目,考生从高中的政治到大学的哲学课程,浸淫其中数年之久,对于相关知识都有所了解;虽然考生都不陌生,但很多考生却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知识不成体系化,做题的时候似是而非,出错的概率非常大。而且哲学的考题相对抽象,不如政治题目那么直白,往往以古人古语或者典故的形式出现,既需要考生对相关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要能用哲

3、学思维进行分析。因此,广大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不能把知识完全割裂开,历史文化常识的题目很有可能成为哲学考题的背景材料。同时,复习哲学这一板块的时候要能形成体系化的思维,把握好重点和难点,在考试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以一道哲学题目为例进行分析。【例题】“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就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下列诗句与这种“空白效应”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A.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B.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中公分析】这是一道结合古诗文考查哲学知识的题目,整体难

4、度偏大。它没有直接问“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这句诗句体现的哲学原理,而是需要考生判断其体现的哲学原理之后,再与选项中体现了同样哲学原理的诗句对应起来,难度无疑加大了许多,这也是哲学题目一贯的考查风格。好在本题中题干部分有对该诗句作了一定程度的解释,总结为“空白效应”。如考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绘画稍有了解,就应该能题干中的“空白效应”所指。中国古代诗词绘画强调“留白”,所谓留白,即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像的空间。众所周知,艺术家为了表现某种意涵,往往通过特定的意向表现出来,即需要“不留白”的事物,没有人会对一张白纸说其意涵如何

5、的丰富。而中国古代的文人艺术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在有一定的表达意象之后,故意留下一些空白的地方,给人留下想象空间,起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艺术效果。倘若考生能理解到这一层次,那解答该题目难度就不大了。本来需要浓墨重彩的地方却故意留白,反而起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着墨”与“空白”是一对矛盾,“空白”起到“着墨”的效果,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那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可定位到辩证法中三大定律之一的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大特点,其中同一性包含两方面内容: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与发展以另一方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性,相互渗透

6、、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选项A中“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中,“万绿”和“一点红”是一对矛盾,绿意动人是春天的“标配”,但“一点红”反让春天更为动人,这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原理的体现。符合题意。选项B是一个干扰比较大的选项,“无声”和“有声”是一对矛盾,但仔细分析,“无声”和“有声”更符合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之间的统一。以相对静止之“无声”衬托绝对运动之“有声”。选项C比较容易判断,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新事物具有远大前途,最终将战胜旧事物。选项D中“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这句诗在中国家喻户晓,讲的是曹丕、曹植兄弟间的故事,曹丕嫉妒曹植的才华,欲

7、借七步之内作诗之事置曹植于死地,而曹植凭借其才华作出著名的《七步诗》躲过一劫,留名史册。了解这一历史背景之后,其实“斗争”两字已经呼之欲出,诗句中“豆”与“豆箕”是一对矛盾,相互煎熬正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综合上述,该题目的正确选项为A。通过对这道题目的分析,中公教育专家给考生两点启示:学习知识需要体系化,尤其是哲学知识,相互之间的关系要掌握清楚,才能在做题目的时候“对症下药”,不然非常容易陷入似是而非的境地;其次要学会活学活用,知识之间是相互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