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华(故事后).doc

韩少华(故事后).doc

ID:51736523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5

韩少华(故事后).doc_第1页
韩少华(故事后).doc_第2页
韩少华(故事后).doc_第3页
韩少华(故事后).doc_第4页
韩少华(故事后).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韩少华(故事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故事意外中奏出的音符金凤五小韩少华每当我听到舒伯特优美的歌曲《摇篮曲》时,仿佛又回到上学期我在六(1)班上这一课时的情景。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那节课是让同学们欣赏歌曲《摇篮曲》。可在学唱歌曲之前,却发生了一件有趣而“出格”事,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课前,我进行了认真备课,心想这节课应该能完成教学任务。上课铃声一响,我充满自信地走进了教室。随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发声训练各环节的结束,进入了导入学唱新歌《摇篮曲》环节。我投影一幅图画,画面上,一个婴儿躺在摇篮里,正微笑着做着甜梦。边上一位母亲轻轻地摇着摇篮。我作了如下导

2、入:“请同学们观察图画,画面上有谁?发生了什么故事?谁来讲……”我的另一“讲”字还没说完,忽然听到教室后面的一个角落里像春雷一样响起了一句“怪声”:“哇,哇……”随之,教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我一听这腔调就知道是班里的捣蛋鬼周健出的“洋相”了。有的男生乘此“起哄”:“周健小宝宝睡醒了,哈哈……”“瞎乱唱,把小宝宝都吓醒了!”教室里又一阵狂笑。这时周健刚才陶醉与释放的表情变成了不好意思的笑,他低下了头。老师们,你们说我该怎么办?在这一刹那间,我真想大吼一声“安静,周健你站起来!”把他批一通。但又一想,不行,生气还不

3、解决问题。从好多同学们幸灾乐祸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想法:这下,周健准要挨训,竟然敢在课堂上“周歌唱”,实在是胆大妄为,明显违反了课堂常规,应该受到严厉批评。可当我把目光投向周健时,我发现他头低的很低,还用音乐课本挡住了自己的脸。我明显感受到,他已经知道自己错了,正在等待“挨训”。我的心被触动了。在刹那间对他的行为再反思了一下:这一行为虽然违反了课堂常规,但它有没有闪光点呢?应“鼓励创造”。难道这不是即兴创造吗?难道我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认为他在“瞎唱”“出洋相”吗?教学中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难道这不是他表现

4、出来的最大兴趣,心灵的释放?如果我严厉批评他,他还会对“唱歌”感兴趣吗?“面向全体学生”,难道我也嘲笑他吗?给他点“厉害”瞧瞧吗?是否利用这个时机转变其他同学对他的看法呢?对啊,我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促进每一个学生音乐创造潜能的开发。于是,我心平气和地对周健同学说:“刚才,我们被你突然演唱吓了一跳,但我觉得你的哭声模仿的很像,还是很风趣的,否则,同学们也不会被你的歌声逗笑了。你能再为大家说说为什么这样唱?”他很羞涩地站了起来,不好意思的回答“我想画面上的小宝宝哭了,妈妈哄他睡觉,所以我……”就这样,我顺势引导学

5、生:“我们按周健同学的启发,在每段歌词的前面加两声小宝宝的哭声,如何?”“好!”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来了,结果,周健率领的几个“小宝宝”和同学们的“妈妈声”溶为一体。这时,邓婷同学说:“我看见小宝宝在妈妈的摇篮曲中都睡着了,并发出了咯咯的笑声。老师,我建议在歌曲最后一段加上宝宝的笑声,好吗?”就这样,一首歌曲被同学们演绎的有声有色,唱完后,教室里自发爆发出了热烈地掌声。我通过对本案例的反思,觉得以下几点对我启发很大:1、保护学生本能的创作兴趣是进行创新教学的基础。本案例故事中,周健同学表面上是随意“瞎唱”,其实是他内

6、心真情的自然流露,表现了他本能的创作兴趣。我们不能随意地将本能的创作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2、开放教学过程,实施生成教学。课堂教学不是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教师在课前都不可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是怎样的。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迅速捕捉到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随时反思,随机应变。课改倡导“开放教学”,倡导实施“生成教学”。本案例中,我把“以教案为本位”转变为“以生成为本位”,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前所制定的计划,而是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随时对教学目标

7、、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显示出动态生成的过程。3、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生。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老师完全可以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与引导,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并自己改正错误。本案例中委婉地指出了周健同学的错误,因此,他能非常乐意地接受。同时,还学会了欣赏学生,把其闪光点放大,引导其他学生像他一样来进行编唱,从而使他获得了自信。如果我们把宽容和欣赏换成指责、批评,我想我们都将会看到另一种情景:学生肯定会有逆反情绪,恐怕从此对音乐课都会失

8、去兴趣。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抛砖引玉”,给“贫血”的创作教学加点“营养”,达到激活创新教学的目的。从课堂的意外中捕捉“亮点”,使我们音乐教学发光、发亮,奏出更美的音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