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逻辑结构和思维心理.doc

浅析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逻辑结构和思维心理.doc

ID:51742423

大小: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5

浅析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逻辑结构和思维心理.doc_第1页
浅析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逻辑结构和思维心理.doc_第2页
浅析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逻辑结构和思维心理.doc_第3页
浅析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逻辑结构和思维心理.doc_第4页
浅析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逻辑结构和思维心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逻辑结构和思维心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逻辑结构和思维心理文章来源学优网“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就忘记。”我们的历史教学还在不断重复着“记一背一忘”的三步曲,这显然与培养适合21世纪人才的教育要求相左。研究和改革眼前这种知识、经验传授型的历史教学结构,应当是教育发展的题中之意。问题症结的分析剖析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结构,发现其阻碍学习思维活动的症结,存在于表述历史课程逻辑结构的教科书中,而学习者所以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其根源是作为教学活动中介的教师。教科书是通过排斥作为思维刺激物的疑问来排斥思维的。主要表现为:1•教科书所收历史结论不仅太多而且太“权威",容不

2、得半点置疑。2.课本以对历史事实符合逻辑的描述,取代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展示。结果是,既剥夺了学习主体了解历史原貌和选择重点描述历史的概括思维活动;又因省略了由事实而至结论的分析、论证,使学习主体因理解困难而发生心理建构障碍。3•教科书缺乏第一手历史资料,对创设历史学习的问题情境和理解历史极为不利。4•教科书避开史学的研究对象、原则、方法等基本问题,不提供评价和判断历史的价值尺度,使学习者从人文教育方面展开思维感觉困难。5•教科书内容多、记忆量大,也从一个方面诱使学习者为应付眼前困难而“走捷径”,将具有理解和应用价值的学习材料一概只赋予记忆的特征,从而成为助长思维惰性的又一因素。学习

3、最基本的原理就是通过学习发现:理解即创造,理解即通过创造去重构。教材的逻辑结构只有通过心理重构,对学习者才有意义,才可能被内化。作为知识、经验传授型历史教学结构第一要素的教科书,由于不断强化了学科的逻辑结构,从而在排斥作为思维所必须的刺激物一一疑问的同时,扼杀了思维的结果一一理解,造成课程逻辑结构与认知思维的心理建构过程脱节浅析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逻辑结构和思维心理。历史课程逻辑结构通过“记笔记背笔记”来实现知识传授和"考完就忘记"所反映的历史学习无意义,正是这种脱节的具体表现。只要思维活动能充分展开,历史教学不仅具认知思维的心理建构功能,而且会产生发展学习的主体意识,形成社会科学

4、理念和人文精神的情意教育功能。只是在历史知识经验传播型教学结构之中,教师是作为结构要素而存在,他要在学习思维活动展开的同时,有意识地组织、指导学习主体间的情感交流、体验和意志力的较量、协同,会受到种种牵制。主要有:1•刚开始时,学习者的惰性,或活动由于非自身原因遭受失败而得不到理解。2•错误的学生观、授道者的尊严所引起的教学的非民主化倾向。3.教师自身主体意识的缺失,教育责任心及钻研精神或学科能力方面的欠缺。4.周围环境、氛围、领导、家长的理解等对教师的负面影响。主体意识、社会科学理念和人文精神都是结合社会科学知识的交往和活动的产物,是比认知结构更为基本的素质浅析中学历史学科的课

5、程逻辑结构和思维心理。学习主体有理由要求学校通过结合历史教学组织的活动,使自己得到培养和发展。然而,历史学科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结构,制约了教师在这方面的活动。而学习者明知在这种教学结构之下的历史学习无意义,而又不得不承受记和背的学习负担,难道不足以说明学习者主体意识的薄弱和教学结构改革必要吗?历史教学结构的改革尝试中学历史教学结构是指:以教材、教师、学生为要素,要素通过教学的目标、活动、评价、反馈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产生一定教学功能的系统构造。改革,就是对结构中的某一联结形式,或者某一要素的内在构造作调整,以优化结构联系,提高系统的总体功能。我尝试改革的策略是:1.加强教

6、科书的历史课程逻辑结构和学生的思维心理建构过程的各项联结,使“传授型”功能的结构发展为“思维型”功能结构。2.在教师加强组织、指导活动的职能和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之间加强联系,将“思维型”结构发展为“开放活动型”的结构。尝试结构改革的方法和步骤是:1.对历史教材作概念、逻辑结构和史料的分解,分解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矛盾、差异和联系等问题,从而刺激思维建构。2•创设历史问题情境,使学习者联系“自身经验”来理解历史人物的活动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如果仅仅将经过分解的概念呈现给学习者,那么他只能记忆老师有关这一概念所说的一切。而当他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利用这一概念并将它跟自己

7、的想法联系起来,思维的成果一一理解就出现了。3•提出“真”问题,布置课题化的作业,激活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所谓真问题是指教材没有现成答案,且可以展开或深入探讨的、有多种并行不同的结论的问题。两种经济体制比较市场经济1.基础生产资料私有生产资料公有2.条件市场、资本、法制国家对经济控制的权力3•动力追求资本的高额利润追求平衡发展和国家积累4.调节通过市场通过国家经济计划5•矛盾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人们的需要:经济发展6.问题生产过剩计划滞后4•结合教学思维和讨论,适时的向学生提供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