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及其配置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及其配置

ID:517695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21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及其配置_第1页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及其配置_第2页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及其配置_第3页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及其配置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及其配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及其配置-园林绿化摘要:植物造景,就是指采用灌木、藤本、乔木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副副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本文阐述了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指出了不同背景下的园林植物配置方式,并就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的生态原则进行探讨。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绿化  1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  1.1调和  植物景观设计时要体现调和的原则,找出其近似性和一致性,这样的配置会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相反,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  1.2韵律  体现造景韵

2、律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杭州白堤,堤旁桃、柳间种,花开时节不同色彩极富韵律感。此外,“云栖竹径”两旁为参天的毛竹林,如果相隔50~100m配植1株枫香,则不会使游人感到单调。  1.3统一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也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以免变化太多,使整体杂乱无章,失去美感。  1.4均衡  均衡配置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会使景观显得稳定。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沉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会给人以轻盈的感觉。  2园林植物造

3、景与配置的生态原则  2.1根据自然地形特点,合理划分植物空间  空间划分要依据地形、水面、空间等合理进行。在大、中型园林里,大、小空间要合理配置,使植物空间的立体轮廓高低起伏、平直有序。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的重复,但要有韵律。  2.2植物配置既要有多样性,又要有统一性  我国地域广大,地理情况差异显著,植物种类繁多,要充分利用植物资源,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查研究,开展引种驯化工作。应做到乔灌木、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花草,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既满足生态效益,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因此,因地

4、制宜地扩大和丰富园林植物的品种,提高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2.3植物配置应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现代大型园林必须注意乔木、灌木成片成丛的配置,要根据树形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突出景物的立体感。多树种配植,除不应妨碍每一种树固有特性的发挥外,还必须注意突出主题,将常绿树和落叶树进行合理搭配,常绿树要低于或高于落叶树,有景可借的地方树要稀疏,或者选择树干高大、树冠较高的乔木,或者选栽低矮的灌木花卉,以保持透视线,视野零落的地方要组织稠密的树丛遮蔽。  2.4植物配置要求与建筑相协调,自然有致  植物随季节和

5、年龄而异,可使建筑物产生季相变化,丰富建筑的庭院景色,如园林中的门,可以门为框,通过植物配植,与路、石等进行精细的艺术构图,不但可以入画,而且可以扩大视野,延伸视线。窗也可以充分利用作为框景的材料,在古典园林中,漏窗、月洞和植物相得益彰的配置,其包涵的意境就更加丰富,这里的植物配置应该要通过选择合适的物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衬托或者烘托门窗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内涵。  2.5植物配置要注意四季变化  植物配置既要四季常青,又要四季变化,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景色。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

6、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但觉满目青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2.6植物配置应考虑生态效益  植物配置应适应绿地功能的要求,以达到美化环境、发挥生态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绿地的植物配置应以绿为主,利用各种植物材料构成绿地结构。如城市道路树种应具备冠大荫浓、主干挺直、树体洁净、落叶整齐、无飞絮、毒毛、臭味、耐旱、耐修剪、易复壮、长寿抗污染等植物以适应城市环境条件。  3结语  植物配置与造景作为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们的价值必须经受得起时间的检验。那些具有长久生命的作品应该是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的艺

7、术品,它们吸收了历史的精神,但决不模仿固有的风格,它们符合科学的原则,反映了社会的需要、技术的发展、新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美化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居文.园林树木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姜江桥.植物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