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目标设定与实施.doc

计算教学目标设定与实施.doc

ID:51802459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5

计算教学目标设定与实施.doc_第1页
计算教学目标设定与实施.doc_第2页
计算教学目标设定与实施.doc_第3页
计算教学目标设定与实施.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计算教学目标设定与实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计算教学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实现柏树小学张宏英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就一改以往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计算教学不但要关注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更要关注与人合作的意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又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计算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一.重组教材,开放计算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而对于需要经过艰难曲

2、折的思维过程才能获得的结论,教材往往以很简单的过程予以呈现,或以“容易看出”等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教材是静态的,而课堂是流动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执行教材,而应作为教材的开发者,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思维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努力展现其丰富的过程,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的载体,将静态的被动式学习转化为动态的主动探究式学习。1.变通书本例题针对书本例题枯燥、呆板、单一的特点,抓住切入点变通,使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例题:14×12=我先让孩子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很多孩子自然就想到分别把14乘10和2,再把两个积相加,我及

3、时给予了肯定并告诉他这是拆分的思想,你还能怎样拆分,你能有序进行拆分吗?自然,孩子们就想到了把12分成9和3、8和4、7和5、6和6、这么多拆分方法有什么共同点?(积相加)哪一种更简便?分成10和2,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这一系列的拆分计算实际上是让孩子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自然过渡到竖式计算,其实也是帮孩子找到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根源。我们再来看教材上的呈现方式,一种是将12套书分成3份,每份4套,这是连乘的渗透,另一种就是讲12分成10和2,积相加。教材上的这种呈现方式很有可能让一些老师将拆分方法一笔带过,而我并没有停留在拆分上,为了拆分而拆分,又通过拆分方法的比较,得出最简单拆分

4、方法,渗透了简算策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竖式的方法表示出来,学生的认识更深入,理解更深刻。这种计算教学的方式更加开放,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2.改造书本练习题课本中的计算题,往往是纯粹的只计算,而且答案唯一,没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针对此类问题,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的特点,改造其结构方式,使之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最小的时间,做最小量的题,又能掌握较多的知识,发展一定的思维能力。如《两位乘两位数》中有这样一道连线题,我首先没有让孩子直接计算找答案,而是先很肯定的说1222和322这只小蜜蜂对应的花朵不是23×14

5、就是26×47,让孩子们猜,最终找到末尾相乘的积的各位是2,再通过计算验证,以此类推完成其他的连线。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无论是在选例还是选题时,不要局限于精讲多练,而要注重选题的开放性,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计算创新能力。3.改常规题为非常规题教师可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给出条件,先猜出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也可以改造成给出多个条件,需要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的题目;还可以改造成要求运用多种或得出多个结论的题目,以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此外,将题目条件,结论拓广,使其演变成一个发展性的问题,只要换一个角度,换

6、一种说法,换一个层面去研究,是不难发现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是缺少开放性的题目,而是缺少开放性的眼光。还以《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例,我设计了以下一些题目:72÷8,35+28,12×24,36×25,让学生先自己组合,组成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再计算。学生会组合成(35+28)÷(72÷8),12×24+36×25,36×25-12×24等,如此一改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得到了激发,各抒已见,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组合方式,将书本中死板的一道题改为有多种组合方法的多道式题。二、比较分类——提升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同时获得发展的时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

7、思维的过渡阶段。皮亚杰曾指出,逻辑思维是儿童数学学习中的本质追求,是儿童综合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要理解数学的意义,就必须掌握一定的逻辑规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对不同算法之间本质联系的揭示,将散点的多种方法经过提炼抽象,归纳概括,学生的思维就有可能逐步由具象到抽象提升。案例: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师:请生说说答案。(答案略)你是怎样想的?生:有些题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