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赖耶为染净依

抉择赖耶为染净依

ID:5180737

大小:537.0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7-11-12

抉择赖耶为染净依_第1页
抉择赖耶为染净依_第2页
抉择赖耶为染净依_第3页
抉择赖耶为染净依_第4页
抉择赖耶为染净依_第5页
资源描述:

《抉择赖耶为染净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抉擇賴耶為染淨依總標煩惱雜染非賴耶不成業雜染非賴耶不成生雜染非賴耶不成世間清淨非賴耶不成出世清淨非賴耶不成結成賴耶別釋轉依非賴耶不成196生雜染非賴耶不成約生位辨約死位辨約非等引地辨約等引地解結生相續不成執受根身不成識與名色互依不成識食不成結生心種子不成染善心種不成出世心異熟不成197丁、生雜染非賴耶不成     一、約生位辨      1、約非等引地辨       A、結生相續不成(一)云何為生雜染不成?結相續時不相應故。若有於此非等引地沒已生時,依中有位意起染汙意識結生相續,此染汙意識於中有中滅,於母胎

2、中,識、羯羅藍更相和合。若即意識與彼和合,既和合已依止此識於母胎中有意識轉。若爾,即應有二意識於母胎中同時而轉。又即與彼和合之識是意識性,不應道理,依染汙故,時無斷故,意識所緣不可得故。198等引:即「三摩呬多」,離開昏沉掉舉,平等持心,第一念、第二念、第三念……相續緣慮同一所緣境,即得定了通於有心定、無心定非等引地是散亂心,即欲界結相續:中有有情去執取父精母血,得一個新的果報199於母胎中,識、羯羅藍更相和合。若即意識與彼和合,既和合已,依止此識於母胎中有意識轉。若爾,即應有二意識於母胎中同時而轉。?識 

3、 +羯羅藍,即父精母血和合體名是心法,此時的識,唯應是第六識色是生理組織,此時眼、耳、鼻、舌、身根都未發育,無所依根,所以還沒有前五識200又即與彼和合之識是意識性,不應道理,依染汙故,時無斷故,意識所緣不可得故。依染汙故:結生相續的識一定依中有的染汙意識而起;一般第六識或依染汙、或依清淨、或依非染非淨(無記)而起時無斷故:結生相續的識是恆相續無間斷的;第六識則有間斷睡眠、悶絕、得無想定、生無想天、入滅盡定意識所緣不可得故:第六識生起時,要自種子(因緣)、所緣緣、等無間緣、增上緣(第七識作根)201A、結生

4、相續不成(二)設和合識即是意識,為此和合意識即是一切種子識?為依止此識所生餘意識是一切種子識?若此和合識是一切種子識,即是阿賴耶識,汝以異名立為意識。若能依止識是一切種子識,是則所依因識非一切種子識,能依果識是一切種子識,不應道理。是故成就此和合識非是意識,但是異熟識,是一切種子識。202B、執受根身不成復次,結生相續已,若離異熟識,執受色根亦不可得。其餘諸識各別依故,不堅住故,是諸色根不應離識。執受:執持身體,令生覺受;若離了識的執受,色根便要爛壞203C、識與名色互依不成若離異熟識,識與名色更互相依,譬

5、如蘆束相依而轉,此亦不成。識名(精神活動)色(生理組織)《阿含經》:識緣名色,展轉相依,而得生長。204D、識食不成若離異熟識,已生有情,識食不成。何以故?以六識中隨取一識,於三界中已生有情能作食事不可得故。205四種食:《雜阿含經》卷15:「世尊告諸比丘,有四食資益眾生,令得住世,攝受長養。何等為四?謂一、麤摶食;二、細觸食;三、意思食;四、識食。」(CBETA,T02,no.99,p.101,c26-28)麤摶食,即段食細觸食,即悅意觸食意思食,即希望識食,即阿賴耶識的攝受2062、約等引地解     

6、  A、結生心種子不成若從此沒,於等引地正受生時,由非等引染汙意識結生相續。此非等引染汙之心,彼地所攝,離異熟識,餘種子體定不可得。207欲界死有中有現前初禪天化生本有生起散亂第六識有上界貪煩惱一起活動自體愛─生起中有境界愛中有的第六識愛著定地果報,這染汙心還不是初禪心,未曾與初禪俱生俱滅阿賴耶識中的定心種因為修習禪定的不動業力所熏習,有得果報的力量208B、染善心種不成復次,生無色界,若離一切種子異熟識,染汙善心應無種子,染汙善心應無依持。染汙善心:定地是善心,但是未曾對治煩惱,此善心中有癡、愛、見、慢一

7、起活動一類小乘學者主張色身可以與心互為依持。生無色界無有色身,這一念意識就失去能生他的種子──因緣;助他生起的增上緣──依持209末那→阿賴耶識(種子識)→無色界中有情唯有四蘊:受、想、行、識因為沒有眼、耳、鼻、舌、身根,所以沒有前五識他的第六識由自種而生:因緣,即種子第六識要依止阿賴耶識,還要依末那作根:增上緣,即依持心在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等所緣境上活動:所緣緣也是第一念滅去,第二念生起:等無間緣凡夫禪210C、出世心異熟不成又即於彼若出世心正現在前,餘世間心皆滅盡故,爾時便應滅離

8、彼趣。若生非想非非想處,無所有處出世間心現在前時,即應二趣悉皆滅離。此出世識不以非想非非想處為所依趣,亦不應以無所有處為所依趣,亦非涅槃為所依趣。211在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位末那→阿賴耶識(種子識)→於三種定中修四念處觀,聖道相應時,無漏慧現觀真如此一念心超越世間,若不承認阿賴耶識,即應入於涅槃聖道禪212若生非想非非想處,無所有處出世間心現在前時,即應二趣悉皆滅離。此出世識不以非想非非想處為所依趣,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