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与结果分析.doc

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与结果分析.doc

ID:51815275

大小: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6

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与结果分析.doc_第1页
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与结果分析.doc_第2页
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与结果分析.doc_第3页
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与结果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与结果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与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近两年的支原体培养结果分析,为临床诊治支原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122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试验。结果1220例患者808例检出病原体,总阳性率为66.2%。其中男性457例中检出阳性247例,阳性率54.0%;女性763例中检出阳性561例,阳性率73.5%。结论临床应用本试剂的检测灵敏度为5X102拷贝/ml,大大提高了检测的阳性率,为临床提供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科学依据,对及时控制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键词

2、】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检测支原体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GI;)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耍是解腺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f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hominis,Mh)oUu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尿道前列腺炎、附睾炎、肾盂肾炎、男女不孕症等疾病;Mh可引起盆腔感染、肾盂肾炎、流产后发热、产后热及前列腺炎等多种疾病。非淋病性尿道(宫颈)炎(7GI;)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该病确诊及判愈的“金标准”是支原体的分离培养结果。因此,将分离培养的支原体及时做药物敏感性测定,指导合理用

3、药是NGU防治工作屮极为重要的手段。为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患者各种病原体感染的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我们近两年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来就诊的1220例泌尿生殖道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兹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对象2011年3月〜2013年3月到妇产科及皮肤科诊查的1220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57例,女性763例,年龄20〜72岁。1.2仪器和试剂采用瑞士Roche公司LightCyclerTM全自动荧光定量PCR循环仪,仪器数据处理软件5.32版。试剂采用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由广州中山大学达安

4、基因股份公司提供。1.3方法标本采取严格按实验要求进行。标本检测全部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均设有阴性对照、强阳性对照、临界阳性对照、和104〜1074种阳性参考品,所有样本同时扩增,得出所测样本中的测定值用拷贝/ml表示。每次试验中,阴性对照的Ct值(循环阈值)不显示任何数值,阳性参考品的标准曲线的r值介于0.98~lo试剂检测下限为5X102拷贝/ml。2结果2.1病原体总检出结果1220例患者808例检出病原体,总阳性率为66.2%o其中男性457例中检出阳性247例,阳性率54.0%;女性763例中检出阳性56

5、1例,阳性率73.5%o2.2病原体检出分布2.2.1种类分布共检出溶腺關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奈瑟淋球菌(NG)、单纯性疱疹病毒2型(HSVII)和人乳头瘤病毒6.11型(IIPV6.11)等五种病原体。其中UU(溶腺眠原体)阳性580例,占总数的47.5%,占构成比71.8%,其中女性440例,男性140例,与有关文献报道60%[1]相近,分泌物标本占921例,检出686例,阳性率56.2%。3讨论1220例患者共检测出808例,阳性率为66.2%。其中UU(溶腺麻原体)阳性580例,占总数的47.5%,占构

6、成比71.8%,其中女性440例,男性140例,与有关文献报道60%[1]相近,分泌物标本占921例,检出686例,阳性率56.2%o说明分泌物具有病原体含量高,易取样,易检出等特点;而尿液、疱液和精液所占比率较低,故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采集标本最好建议直接采取病灶分泌物。本实验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原体,它不仅具有普通卩CR的高灵敏性,而且由于探针的应用,可以通过光电信号的变化以获得定量结果,所以还具有DNA杂交的高特异性和光谱的高准确度,克服了常规PCR的许多缺点[2]。由于本试剂的检测灵敏度为5X102拷贝/

7、ml,大大提高了检测的阳性率[3-5],为临床提供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科学依据,对及时控制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为了控制支原体对泌尿生殖道的感染,一方面要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临床细菌室应加强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耐药性的动态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病源感染的产生。【参考文献】[1]徐向荣,叶红,周宗立•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的关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604.[2]孙静,陈曲波,张林林,等.乙肝标志物模式与HBV-DNA定量的分析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750.

8、[3]吴玉龙•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与药敏试验238例结果分析[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1):64〜65・[4]郑玲玲,张永枚,张秀芳•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J]•北京医学,2006,28:253.[5]徐小平•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