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洞沟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oc

狼洞沟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oc

ID:51815403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6

狼洞沟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oc_第1页
狼洞沟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oc_第2页
狼洞沟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oc_第3页
狼洞沟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狼洞沟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狼洞沟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狼洞沟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摘耍:狼洞沟金银矿床是近年来继刘家堡子金银矿床之后,在浑江古生界凹陷中发现的第二个矿床。根据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类型于此毗邻的朝鲜台南古生界凹陷中许多超大型金银矿床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可比性强。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进行探讨,提高和扩大该区域的找矿共识,加大找矿力度,是本文提出的目的所在,诚望读者批评指正。关键词:狼洞沟矿床地质特征矿物质矿床位于白山市西南约6.5Km处的浑江北岸,距矿区南缘0.5Km有浑江一一四平国家级二级公路通过,交通十分方便。一、矿床地质特征

2、: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狼洞沟金银矿床目前发现并有工程控制的矿(化)体共有8条,其分布主耍受侵入于古生界寒武系地层中的次流纹斑岩控制,主耍赋存于该岩体屮,多数矿体仅为地表单槽控制1-4、1-7号主矿体有一层水平坑道和一个钻孔控制。1-4、1-7号主矿体特征如下:1-4号矿体:矿体呈薄脉状赋存于次流纹斑岩体的南东边缘,经槽、坑、钻3个工程控制走向延长62米,倾斜延深60米。金5-10,,Ag:平均311.52g/t,该矿体倾斜延深自上而下厚度和品位有变厚和边富趋势。1-7号矿体:位于1-4号矿体下盘,相距10-20m,两者近平行排歹ij,控制延长

3、45m,倾斜延深80m,平均水平厚2.1加,最厚3m,Au平均品位7・39g/t,最高27.12g/toAg平均品位237.92g/to矿体走向15。,倾向SE,倾角50。土。该矿体具有分枝复合和倾斜延深大于走向延长及上窄下宽等特点。二、石的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组成矿石的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次为方铅矿、闪锌矿,少量黄铜矿。非金属矿物主耍为石英、方解石。金属矿物的相对含量见表:矿石结构主要有:1.自形至半自形晶粒状结构: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呈自形半自形晶粒状分布于矿石中。2•它形粒状结构: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分别呈它形粒状分布于矿石

4、中。矿石构造:1・浸染状构造: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呈细粒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2•团块状构造:黄铁矿、方铅矿呈团块状分布于矿石中。矿石化学成分:矿石主要有益组分为Au,其次Ag,伴生有益组分Cu、Pb、Zno矿石类型:1・细粒浸染状黄铁矿型矿石:儿乎全部由黄铁矿组成,金品位一般为l-2g/to2•黄铁矿、闪锌矿型矿石:以方铅矿为主,闪锌矿次之,含少量黄铜矿,呈团块状或细脉状产出,此种矿石金品位高。矿物生成顺序:矿物生成顺序为:黄铁矿一闪锌矿一方铅矿一黄铁矿。围岩蚀变:矿体围岩蚀变主要由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多金属矿化、其中碳酸盐化、

5、硅化、多金属矿化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成为富集矿段。金银矿物形态特征及赋存状态:经查定矿石中金元素呈自然金或银金矿形式存在,银则呈银金矿及辉银矿主要与方铅矿关系密切。矿石屮金矿物,呈亮黄色,粒度粗细不均,一般多在2.10-0.053毫米之间。金矿物形态以角砾状、为主、其次为枝杈状、少量为针线状。三、矿床成因探讨:矿床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1.地层控制狼洞沟含银多金属金矿床位于浑江古生代凹陷的北西侧,龙岗背斜南翼,其基底为太古宙龙岗群,元古宙老岭群和青白口系,盖层为寒武系及奥陶系的灰岩及砂页岩等。上述古老基底变质岩系和下寒武系中的沉积型铜矿化都为成矿提

6、供了丰富Au、Ag、Cu、Pb、Zn等物质来源。2.浅成-超浅成岩体的控制区内含银多金属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次流纹斑岩、石英闪长斑岩等岩体中及其周边部,说明燕山期岩浆活动不仅提供热动力,还提供了成矿物质。3.断裂构造的控制区内浅成-超浅成岩体均沿浑江向斜轴部附近北东向断裂贯入,矿体则沿岩体周边部接触带附近的次级北东向断裂产出,说明北东向主干断裂为导矿构造,其次级断裂为容矿构造。成矿物质来源根据91年我局研究所吴尚全高工在本区工作中采样的10个硫同位素和3个铅同位素分析样品,其结果见表4-5和4-6o从表1看出有矿物的534S(%。)值都在零值附近,

7、表明他们属岩浆热液型成因,來自深部地壳。从表2出铅同位素都属古老正常铅,但铅模式令为12和14亿年,表明该区铅来自地壳深部老地层。以爆裂法测定了矿区不同矿化蚀变阶段金属矿物的成矿温度:矽卡岩阶段黄铜矿为330。-400°C,含银多金属矿脉早期黄铁矿为310°-350°C,晚期黄铁矿和闪锌矿为235。-295°C(吴尚全1991年)。矿床成因机制:笔者认为本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中温浅成岩浆热液有关的裂隙充填脉状含银多金属金矿床。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原始沉积形成矿源层、活化迁移和重新就位两个阶段。1.原始沉积形成矿源层阶段在古生代,特别在寒武系时期,浑江地

8、区为一海盆,接受了来自北部龙岗古陆剥蚀搬运下来的泥砂、生物和Cu、Pb、Zn、Au、Ag等大量成岩矿物质沉积形成矿源层。1.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和重新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