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外骨骼助力装置设计.pdf

下肢外骨骼助力装置设计.pdf

ID:51816763

大小:902.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6

下肢外骨骼助力装置设计.pdf_第1页
下肢外骨骼助力装置设计.pdf_第2页
下肢外骨骼助力装置设计.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下肢外骨骼助力装置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第9期应用科技下肢外骨骼助力装置设计伍宏芳王佳流史腾达侯俊鹏闫磊(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摘要: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在操作者身体外部的一种机械装置,它可给穿戴外骨骼的人提供支撑、保护,及增强运动能力。文章阐述了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意义,介绍了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实验仿真为驱动电机的选型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一种实时性的外骨骼机器人控制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及时收集机器人的运动和位置信息,信息经CAN总线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能够有效地分析和识别人的运动意图,并做出准确的预判,从而配合人体做出相应的动作,实现人机协调,

2、最终提高人体的行走能力。关键词:机器人;外骨骼;控制;助力前言的人体的运动和位置信息首先由微处理器进行预处理,然后传输到总作为人机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穿戴式的下肢外骨骼技控制器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总控制器处理的结果由总控制器传输至术已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既可用作康复辅具,辅助下肢微处理器,再由微处理器对电机驱动系统发出具体控制命令,实现实时残障人士行走,也可用作负载行走时的助力装置,在民用及军用领域均监测和控制的目的。有较好的应用前景[1]。该领域的研究涉及机器人学、人体工程学、控制理总控制器论、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模式识别等。国外对助

3、力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前沿的是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日本外骨骼机器人HAL3由筑波大学研发,功能为:帮助人实现行走、起立、坐下等下肢动作。该助力机器人采用左腿驱动系统电机了角度传感器、肌电信号传感器和地面接触力传感器等传感设备来获微处理器得外骨骼和操作者的状态信息。它将所有的电机驱动器、测量系统、计右腿驱动系统电机算机和无线局域网络,以及动力供应设备都整合到背包中[2]。以色列埃尔HCAN总线格医学技术公司研发的“ReWalk”用一副拐杖帮助维持身体平衡。该装L置由电动腿部支架、身体感应器和一个背包组成,背包内有一个计算机控制盒以及可再充

4、电的蓄电池。使用者可以用遥控腰带选定某种设置,Atmegal128Atmegal128左腿传感器右腿传感器如站、坐、走、爬等,然后向前倾,激活身体各部分所安装的感应器,使机单片机单片机械腿处于运动之中。装置主要用来帮助瘫痪者恢复行走能力。图2总控制结构国内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处在基础研究阶段。2.1传感器目前国内几所高校也开始了对人体下肢外骨骼的探索。中科院合肥智根据外骨骼机器人功能和应用场合的需求,采集系统需要以下四能机械研究所研制的下肢步行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双下肢共有12个自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重力感应器和陀螺仪。压力传感由度,

5、髋关节及膝关节屈伸为主动关节,共由4个伺服电机驱动。其下器安装在左侧和右侧脚的鞋底,作用是用来测量足底压力;加速度传感肢康复助行机构,主要包括穿戴在身上的助行行走机构和抬升机构。通器安装在两腿中间,用于测量人体抬步时的加速度;陀螺仪安装在腰部过这两个装置,使得病人能够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进行功能锻炼以的中间部位,重力感应器安装在髋关节,两种传感器相互结合被用来确恢复健康[3]。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定人体的中心重心位置和判断身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四种类型的传1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结构设计感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有效检测人体的运动状况和预

6、测有意的人体行走的实现是依靠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运动协作来完成的。运动,然后提供人体实时的援助。从人体的运动学步态来看,人体单下肢共有7个自由度,髋关节和踝关2.2控制总线与驱动系统节各有3个自由度,分别是围绕运动轴的屈/伸和跖屈/背屈运动,外展下肢外骨骼通常使用的驱动方式有三种:液压传动,气压传动与电内收,旋内/旋外运动,膝关节有1个绕运动轴的屈/伸运动[4]。而人体在行机驱动。他们各有优点和缺点。液压驱动单位质量输出功率大,传动平走过程中驱动力主要是由髋关节和膝关节提供,因此,文章的下肢外骨稳,主动性高,且易于控制。但也有在控制响应速度和精度方面的不足。

7、骼助力机器人在髋关节和膝关节分别安装了直流推杆电机作为驱动电气动驱动器使用安全,维护简单,但它的信号传递比较慢。电机驱动控机。制模式简单,直接,易于保证控制精度,运动精度高,响应快,方便维护和外骨骼机器人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体下肢助力行走,机械结使用等诸多优点,因此文章设计的外骨骼机器人采用推杆电机驱动。构示于图1。其结构主要由以CAN代表“控制器局域网络”,它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下几部分组成:腰部支撑结构,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5]。CAN具有优异的特性和高可靠性,这使得它目的是辅助支撑人的身体,腰非常适合工业过程监控互连设备和智能机器人控制领域。鉴

8、于在此,驱部支持铰接,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