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关联分析.doc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关联分析.doc

ID:51821330

大小:48.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16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关联分析.doc_第1页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关联分析.doc_第2页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关联分析.doc_第3页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关联分析.doc_第4页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关联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关联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一、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煤的粘结性是指粒度小于0.2mm的煤,在隔绝空气受热后粘结自身或其他惰性物质成为焦块的能力;煤的结焦性是指上述煤粒在隔绝空气受热后生成具有一定块度和足够强度的优质焦炭的能力。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煤的极为重要的性质,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一般很难将其严格区分开来。煤的粘结性强是结焦性好的必要条件,即是说结焦性好的煤,它的粘结性肯定为好;结焦性差的煤,其粘结性必定不好;没有粘结性的煤,不存在结焦性。从而看出,煤的粘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的结焦性。有时,粘结性好的煤,其结焦性不一定就好,这里面存在着胶质体的质量问题。如有的气肥煤,粘结性很强,

2、但生成的焦炭裂隙多,机械强度差。所以,其结焦性并不好。表征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指标很多:烟煤粘结指数(GR.I)和罗加指数(R.I)属于粘结性指标,胶质层厚度y值既能反映煤的粘结性,又能表征煤的结焦性,其他如奥亚膨胀度和葛金干馏等指标,则很难说它们表征是煤的粘结性还是结焦性等。1.煤的胶质层指数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尼·萨保什尼科夫(L.M.Sapozhnikov)等人在1932年提出的一种姆·测定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方法。主要是测定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最终体积收缩度x值和体积曲线类型等三个参数和描述焦炭的特性等。胶质层指数的测定简介如下:(1)方法概要。称取100g粒度小于1.5mm

3、的煤样装入一定规格的钢制煤杯中,在煤杯上面加压力盘,在煤杯下面进行单侧加温。当温度升到一定数值后,在杯内形成一系列的等温层面。在温度升到煤的软化点以上时,煤就开始软化并形成粘稠状的流体即胶质体,由胶质体形成的各层称为胶质层。温度继续升高到胶质体开始固化时,煤就固化成半焦。由于煤杯是从底部加热的,煤杯内的煤样通常可分为上部未软化层、中部胶质体层和下部半焦层三部分。在整个测定过程中,煤杯下部开始生成胶质体时,胶质层较薄。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胶质体层不断变厚。温度再继续升高,最下部的胶质层间开始固化,所以胶质层厚度又开始减少。在胶质体层厚薄变化的全过程中,用金属探针测出胶质体层的最大厚度,在温度

4、为730℃时测定结束。在胶质体层内部,由于煤热分解而产生气体。但因胶质体透气性不好,而使气体积聚在胶质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一、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煤的粘结性是指粒度小于0.2mm的煤,在隔绝空气受热后粘结自身或其他惰性物质成为焦块的能力;煤的结焦性是指上述煤粒在隔绝空气受热后生成具有一定块度和足够强度的优质焦炭的能力。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煤的极为重要的性质,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一般很难将其严格区分开来。煤的粘结性强是结焦性好的必要条件,即是说结焦性好的煤,它的粘结性肯定为好;结焦性差的煤,其粘结性必定不好;没有粘结性的煤,不存在结焦性。从而看出,煤的粘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的结

5、焦性。有时,粘结性好的煤,其结焦性不一定就好,这里面存在着胶质体的质量问题。如有的气肥煤,粘结性很强,但生成的焦炭裂隙多,机械强度差。所以,其结焦性并不好。表征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指标很多:烟煤粘结指数(GR.I)和罗加指数(R.I)属于粘结性指标,胶质层厚度y值既能反映煤的粘结性,又能表征煤的结焦性,其他如奥亚膨胀度和葛金干馏等指标,则很难说它们表征是煤的粘结性还是结焦性等。1.煤的胶质层指数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尼·萨保什尼科夫(L.M.Sapozhnikov)等人在1932年提出的一种姆·测定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方法。主要是测定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最终体积收缩度x值和体积曲线类型

6、等三个参数和描述焦炭的特性等。胶质层指数的测定简介如下:(1)方法概要。称取100g粒度小于1.5mm的煤样装入一定规格的钢制煤杯中,在煤杯上面加压力盘,在煤杯下面进行单侧加温。当温度升到一定数值后,在杯内形成一系列的等温层面。在温度升到煤的软化点以上时,煤就开始软化并形成粘稠状的流体即胶质体,由胶质体形成的各层称为胶质层。温度继续升高到胶质体开始固化时,煤就固化成半焦。由于煤杯是从底部加热的,煤杯内的煤样通常可分为上部未软化层、中部胶质体层和下部半焦层三部分。在整个测定过程中,煤杯下部开始生成胶质体时,胶质层较薄。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胶质体层不断变厚。温度再继续升高,最下部的胶质层间开始

7、固化,所以胶质层厚度又开始减少。在胶质体层厚薄变化的全过程中,用金属探针测出胶质体层的最大厚度,在温度为730℃时测定结束。在胶质体层内部,由于煤热分解而产生气体。但因胶质体透气性不好,而使气体积聚在胶质体层内,促使胶质体产生膨胀。由于膨胀产生的内应力使得压在煤样上的压力盘上移,记录笔即开始在转筒的米格纸上绘出各种形状的体积变化曲线。若热解产生的气体在胶质体层和半焦层都不能及时析出,膨胀的时间可以持续较长,记录笔绘出的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