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掘进工作面回风联络巷炮掘作业规程.doc

煤矿掘进工作面回风联络巷炮掘作业规程.doc

ID:51825547

大小:368.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3-16

煤矿掘进工作面回风联络巷炮掘作业规程.doc_第1页
煤矿掘进工作面回风联络巷炮掘作业规程.doc_第2页
煤矿掘进工作面回风联络巷炮掘作业规程.doc_第3页
煤矿掘进工作面回风联络巷炮掘作业规程.doc_第4页
煤矿掘进工作面回风联络巷炮掘作业规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矿掘进工作面回风联络巷炮掘作业规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金能公司贝勒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号:掘JN/BL—2011年—6号工作面名称:1250回风联络巷炮掘作业规程编制人:施工负责人:生产副矿长:总工程师:批准日期:2011年月日执行日期:2011年月日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目录第一章概况2第一节概述2第二节依据2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2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面开采情况2第二节地质构造3第三节水文地质3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3第一节施工顺序3第二节矿压观测3第三节支护设计3第四节支护工艺4第四章施工工艺7第一节掘进方式7第三节装载与运输

2、7第四节管路铺设7第五节设备及工具配备8第五章生产系统9第一节通风9第二节压风10第三节供水10第四节供电11第五节排水11第六节运输11第七节安全监测11第八节综合防尘12第九节防灭火12第十节通讯和信号14第六章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4第一节劳动组织14第二节作业循环方式16第三节主要经济指标17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18第一节一通三防18第二节先探后掘20第三节钻眼21第四节爆破22第五节刷帮刷顶25第六节支护及出货26第七节工程质量及顶板管理27第八节过围岩破碎地段29第九节机电29第十节运输30第十一节安全组织32第十二节工程质量验收32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

3、路线32第九章其它33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1250回风联络巷。二、巷道所处位置及相邻关系1250回风联络巷掘进工作面位于1250井底车场与1250回风平巷之间,巷道标高+1413m。目前1250井底车场到位,1250回风平巷已经掘进到位。三、掘进目的及用途1250回风联络巷作为1250井底车场及硐室回风。五、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设计长度:30米。服务年限:永久。四、巷道性质该巷道为全岩石,该巷道为开拓巷道。五、施工方式采用炮掘。六、支护方式该巷道采用锚杆+钢筋网+喷浆支护。巷道开口处、巷道交岔口及顶

4、班破碎处采用锚杆+锚索+钢筋网+喷浆支护七、预计开、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自2011年10月份开工,预计2011年11月份初完工。第二节依据一、工作面设计及批准时间巷道施工的依据是《1250回风联络巷施工设计图》。批准时间为2011年8月。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巷道地质资料依据是《1250回风联络巷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及附图》,批准时间为2011年9月。三、相关的技术要求及安全措施编制依据1.《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2.《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3.贝勒煤矿相关规定执行。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面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

5、近采面开采情况见表2.1.1。表2.1.1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水平一水平工作面名称1250回风联络巷掘进工作面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采区一采区工作面标高/m+1249~+1250地面位置相应地表位于大白岩村西北部220米,四邻关系1250回风联络巷掘进工作面位于1250井底车场与1250回风平巷之间,巷道标高+1413m。目前1250井底车场到位,1250回风平巷已经掘进到位。第二节地质构造1、巷道掘进期间地质构造简单,预计无断层影响,掘进过程中局部地段顶板破碎,易风化掉顶。第三节水文地质巷道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上覆无含水层,小窑开采和

6、积水不清,必须加强“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组织原则进行施工。掘进时局部地段有淋水,水源为顶板裂隙水,预计最大水量为0.5m3/h。掘进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工作面内的水文观测,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施工顺序1、1250回风联络巷从副斜井A点(坐标X=35526614.44,Y=2944639.68,Z=1250.12)按方位292000′00″、-5‰坡度定向掘进31米后与1250井底车场贯通,完成1250回风联络掘进任务。附图1:工程平面图:第二节矿压观测1.矿压观测对象:1250回风联络巷。(目前矿上没有矿压观测设备)2.观测内容:锚杆支护巷道的顶底

7、板相对移近量,两帮相对移近量。3.观测方法:巷道开口10m后,开始布置观测点,观测点间距30m,每个观测点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在巷道两帮设点观测两帮移近量,顶底板设点观测底板移近量,对每测点进行定期观测;设离层仪观测顶板下沉量,并根据观测数据,作出该巷道“时间—顶底板位移图”,及“时间—两帮移近图。4.测点设置:1)副斜井与1250回风联络巷岔口。5.观测工具:5m长的钢卷尺、线绳,记录纸等。5、根据对巷道的矿压观测,若出现压力较大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时,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第三节支护设计一、支护形式及巷道断面1、12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