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来源于生活.doc

设计来源于生活.doc

ID:51830640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6

设计来源于生活.doc_第1页
设计来源于生活.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设计来源于生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设计来源于生活——陈幼林访谈2006年12月2日上午10时,天津大学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内热闹非常。应冯骥才先生之邀,天津著名平面设计师陈幼林和陈栋玲的“陈和陈视觉设计展”在这里开幕。开幕式上冯骥才先生盛赞两位设计师,并指出希望通过展览唤起更多人对设计的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设计,认同设计的价值。开幕式后《设计·中国》专门采访了陈幼林先生。设计•中国:陈老师您好,能不能给我们谈一下为什么举办这次展览?并且介绍一下展览中的作品?陈幼林:举办这个展览主要是接到冯骥才老师的邀请,对我们自己来说,是一个使自己

2、总结和提升的机会;对社会来说,是希望公众建立起“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处处需要设计”的观念,提高设计能改变生活的意识,认识到设计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舒适、更优雅、更有品位,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展览的作品大部分是我们两个平时用于商业性活动的设计作品,然后还有百分之二十是我们为这次展览做的主题海报。设计•中国:展览中“油条”那幅海报是专门为这次展览做的吗?陈幼林:对啊,那是专为这次展览设计的。油条在天津被成为“果子”,是天津人生活中最普通、又是最爱吃的东西,在这里我拿它代表最平凡的生活。两批儿果子

3、的中间有行小字“设计与生活同在”,意在表达我的第一个概念:即只要有生活,就一定会有设计;同时我在这个果子上添加一个设计的符号,意在表达我的一个期望:就是如果将来有一天连像果子这样的东西都被予以设计了,那么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此外,我在这两批儿果子上各自印上一个不同的‘陈’字,意味着我和栋玲之间的友谊是经过“油锅”的煎熬和考验的,我们的友谊牢不可破,我们的作品像果子一样深受民众的喜爱。设计•中国:展厅一楼的玻璃厅被您改造成名为《坐在厅里观鱼的四把椅子》,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件作品?陈幼林:冯先

4、生整个文学院的建筑是由我们这里的建筑师周凯设计的,里面的布置基本上是中国传统的装饰,当他问我,有没有兴趣布置一楼的这个玻璃厅的时候,我就想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在这个建筑里增加一些现代的符号。从这样一个初衷出发,我就把原来木头的柱子用不锈钢的材料作了一下包厢,为了和整个建筑有一个结合点,在不锈钢柱子上做上了一些非常小的文字,文字雕刻的内容用是唐诗和荷马史诗,同时也有英文版的两种字体。为了和楼里面的电梯门统一,电梯门也用唐诗和荷马史诗来装饰,也是用非常小的字,唐诗大约能放300首左右,这是展厅外部的设计。里

5、面放了一把造型比较前卫的椅子,这样既有现代的味道,又与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主旨相统一。设计•中国:冯骥才先生说您是最具时代精神的设计师,还说您的作品很洋气,您认可这种说法吗?陈幼林:说我们最具时代精神可能就是说我们现在还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我是比较喜欢国际化的东西,但是我还觉得一个设计师第一要把握的是,作品要跟承担的项目一致。如果客户给你一个比较传统的项目,你就不能按照西洋的风格去做。所以说,尽管我们的作品有这种倾向,但是实际作品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设计•中国:陈老师,您觉得在展览过程中什么样的作

6、品更加吸引您呢?陈幼林:当然是构思巧妙,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更加吸引我。设计•中国:那您觉得怎样才能有好的创意和构思?陈幼林:作为一个设计师,第一重要的是能够把一个委托项目理解得很正确透彻。如果你不能正确的理解客户的需求和委托,那剩下的什么都谈不上。第二就是应该运用你积累的丰富的视觉语言创造性地去表达你所理解的概念,而不是普通的去转达。那样是没有创意和升华的,还有就是不能抛掉了项目本身的意味,去任意任由所谓艺术的发挥,这样也是有问题的。因此这两个极端都不能走,这样才是比较好的创意。设计•中国:您

7、刚才说这个展览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与公众建立起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感念,那您怎样看待设计和生活的关系?陈幼林:很多年前,人们忙于解决生存的问题,谈不上什么设计。许多人考虑的仅仅是一个容身之地,根本没有大规模设计居室的余地,而当生存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便开始追求生存的更高境界,那就是生活。在生活中人们懂得了怎样使周围环境变得更加赏心悦目时,质量较高的生活就开始了。生活是很丰富的,并且每天都在变,设计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中蕴含着很多营养和灵感。一个人如果离开生活离开这个社会,那么设计肯定是无源之水,没有什么

8、灵感可言。所以只有非常热爱生活,并且用自己全部的触角去感受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得到创意灵感。设计•中国:您平常除了教学外,更主要的是从事一些设计实践活动,那您怎样看待教学和实践问题?陈幼林:我觉得就学校而言,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百分之六七十还应该是按照学校的课程设置来安排专业学习,教授有助于学生长期发展的基础课程。百分之二三十相对密切的和社会实践相联系,接触一些在社会上正在实行的业务,这样对学生会很有帮助,而不是本末倒置,过于强调实践。基础教学还是应该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