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态答案.doc

微生物生态答案.doc

ID:51835772

大小:4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6

微生物生态答案.doc_第1页
微生物生态答案.doc_第2页
微生物生态答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生态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1—2012学年第1学期《普通生态学》试卷(A)答案一、填空(本大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1.就某一物种而言,一般在演替中的相互关系经历互不干扰阶段、相互干扰阶段、共摊阶段和进化阶段称四个阶段。2.最高温度、最适温度和最低温度称为酶活性的三基点温度。3.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该因子即为限制因子。4.种群内个体在其生存环境空间中的配置方式,称为种群的空间分布,通常种群分布的状态及其形式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三种类型。5.环境因子中

2、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生态因子。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将生态因子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及人为因子5类。6.从生态学的角度,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衰退型种群三种类型7.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食物链上流动,上一营养级大约只能固定下一营养级能量的10%,这种规律称之为十分之一定律。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阿利氏原则:一个物种种群的聚集程度和密度一样,随种类和条件而变化,过疏(缺乏群聚)或过密,都可能有限制性影响。种群总是避免过

3、份分散和过份拥挤,使种群内个体能获得最佳的生活和生存条件。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中各元素和化合物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生物到环境,在从环境到生物,不断往复循环的过程。3.生态平衡失调: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能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的“生态阈值”和“容量”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便会降低,甚至消失,最后导致生态系统衰退或崩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失调”或“生态平衡破坏”。4.生态适应:是生物处于特定环境条件(特别是极端环境)之下时发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的改变,这种改变有利于生物在新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5.

4、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A;2、A;3、B;4、D;5、C二、简答(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结合右图,阐述MacArthur的平衡说。迁入率曲线与灭亡率曲线交点上的种数,即为该岛上预测的物种数。根据平衡说,可说明下列四点:(1)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间而变化;(2)这是一种动态平衡,即灭亡种不断地被新迁入的种所代替;(3)大岛比小岛能“供养

5、”更多的种;(4)随岛距大陆的距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的种数逐渐降低。2.生态平衡的表现形式。(1)相对静止稳态。如顶极群落的总生产量基本用于维持本身的能量消耗,净生产力微小,可视为一种相对静止稳态。(2)动态稳态。如正在发育的生态系统,固定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P>R),净生产力高,在生物个体数量上围绕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的状况。(3)“非平衡”稳态。通过人为高输入来维持的一种偏离自然平衡的“非平衡”稳态,如农业生态系统。3.物质循环的特点。(1)物质不灭,循环往复;(1分)(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3)物质循环的生

6、物富集作用;(4)没有生物则难于循环;(5)生态系统对物质循环有一定调节能力;(6)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4.食物链食物网的意义。(1)食物链环节受损,食物网关键环节破坏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2)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各类食物链总是协同作用的。(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食性复杂,一种生物是多种生物的食物;一种生物以多种生物为食。(4)食物链、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5.群落演替的特征。(1)群落演替是有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的,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

7、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3)物理环境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演替的类型、方向和速度,但演替是群落本身所控制的(4)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顶点。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谈谈怎样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初级生产,次级生产)生态系统中一定空间内的生物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有机物质积累的速率称为生产率或生产力;绿色植物的生产过程称为初级生产;初级生产以外的的生物生产,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形成异养生物自身的物质,称为次级生产。提高初级生产

8、力的三要素具体措施:(1)培育高光效品种;(2)增加有效光合面积:增加绿色植被覆盖,消灭裸地;建立合理作物群体结构,实行间套种;改善养分、水分等物质与能量的供应条件;(3)延长光合时间,提高复种指数;(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