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地下室高支模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

某工程地下室高支模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

ID:518376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21

某工程地下室高支模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_第1页
某工程地下室高支模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_第2页
某工程地下室高支模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_第3页
某工程地下室高支模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_第4页
资源描述:

《某工程地下室高支模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某工程地下室高支模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结构理论摘要:介绍了该高支模支撑体系的设计与施工,重点对梁的支撑系统进行了验算,确保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可供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支模;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3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3-0119-03    1工程概况    该地下室负一层标高为-8.45m,部分区域顶板标高为-0.05m~-1.5m,考虑地下室顶板梁板厚度,该区域内净高为6.7m~7.9m,按有关规程,其

2、模板支撑体系属高支模支撑体系。该高支模区域面积为11316.06m2,区域内结构信息如表1。    2材料选用及模板支撑形式    采用“九夹板+木枋+钢管”模板及支撑系统,木枋选用70mm×70mm,九夹板厚度为18mm,钢管为Ф48×3.5无缝钢管。木构件特性:允许挠度L/250,fm=13N/mm2,E=9000N/mm2;普通螺杆(Ф14)允许拉应力σ=178N/mm2;Ф48×3.5无缝钢管fm=205N/mm2,E=2.06×105N/mm2。  2.1楼板支撑  500厚板:70×70mm

3、木枋次龙骨间距250mm,2根Ф48×3.5钢管主龙骨间距750mm,支撑钢管布置采用750mm×750mm。  200~250厚板:70×70mm木枋次龙骨间距500mm,2×Ф48×3.5钢管主龙骨间距1000mm,支撑钢管布置采用1000mm×1000mm。  如图1所示。  2.2梁支撑  截面为700(500)×1400mm、600×1300mm、700(500)×1000mm、700×900mm、700×1700mm、400×1000mm、400×1150mm、300×1150mm梁支撑方法

4、如下:  70×70mm木枋次龙骨间距250mm;2×Ф48×3.5钢管主龙骨间距500mm;钢管支顶间距500mm(沿梁长方向)×500mm。梁侧楞间距250mm。梁高超过600mm时设置对拉螺栓选用Ф14(外套PVC管),纵横间距500mm×500mm。具体形式如图2所示。  2.3柱模板  竖向木枋:间距250mm。  横向钢管(Ф48×3.5)及对拉螺栓(Ф14):横向使用Ф48×3.5规格双钢管固定,纵横间距400mm。4m以下纵对拉螺杆横向间距400,4m以上纵横向间距500mm  2.4剪

5、力墙模板  竖向木枋:墙厚不小于400mm时,间距200mm;墙厚不大于400时,间距250mm。  横向钢管(Ф48×3.5)及对拉螺栓(Ф14):横向使用Ф48×3.5规格双钢管固定,纵横向间距500mm。当墙厚不小于400mm时,则4m以下纵对拉螺杆横向间距400,4m以上纵横向间距500mm。    3验算    3.1最大梁验算(700×1700mm)  梁底距负二层顶板6.7m,支撑时采用70×70mm木枋、18厚九夹板、Ф48×3.5钢管、Ф14对拉螺栓,钢管fm=205N/mm2,E=2

6、.06×105N/mm2,木材,  ,夹板重力密度取5kN/m3。  3.2荷载计算  ①梁模板自重:0.5×(0.9+2×3.35)=3.8kN/m  ②新浇砼自重:0.9×3.35×24=72.36kN/m  ③钢筋自重:0.9×3.35×1.5=4.52kN/m  ④振动荷载:2.5×0.9=2.25kN/m  q1=1.4×(3.8+72.36+4.52)+1.4×2.25  =116.10kN/m  q2=1.4×(3.8+72.36+4.52)=112.952kN/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