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总结笔记.doc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doc

ID:51839215

大小:56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16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doc_第1页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doc_第2页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doc_第3页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doc_第4页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无机化学》各章小结第一章绪论平衡理论:四大平衡理论部分原子结构1.无机化学结构理论:,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元素化合物2.基本概念:体系,环境,焓变,热化学方程式,标准态古代化学3.化学发展史:近代化学现代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2.质量作用定律元反应aA+BbYy+Zz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其它.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升高会加速反应的进行;温度降低又会减慢反应的进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都会影响反应速率。.专业资料.......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2、其他因素,如相接触面等。在非均匀系统中进行的反应,如固体和液体,固体和气体或液体和气体的反应等,除了上述的几种因素外,还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的大小和接触机会有关。超声波、紫外线、激光和高能射线等会对某些反应的速率产生影响3.化学反应理论: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碰撞理论有两个要点:恰当取向,足够的能量。过渡态理论主要应用于有机化学。4.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多重平衡规则,化学平衡移动及其影响因素(1)平衡常数为一可逆反应的特征常数,是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度。对同类反应而言,K值越大,反应朝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2)书写和应用平衡常数须注意以下

3、几点a.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必须是在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相应的值。生成物为分子项,反应物为分母项,式中各物质浓度或分压的指数,就是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气体只可以用分压表示,而不能用浓度表示,这与气体规定的标准状态有关。b.平衡常数表达式必须与计量方程式相对应,同一化学反应以不同计量方程式表示时,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同,其数值也不同。c.反应式中若有纯故态、纯液态,他们的浓度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必列出。在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反应有水参加,由于作用掉的水分子数与总的水分子数相比微不足道,故水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合并入平衡常数,不必出现在平衡关

4、系式中。由于化学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而改变,使用是须注意相应的温度(3)平衡移动原理如以某种形式改变一个平衡系统的条件(如浓度、压力、温度),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a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b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力变化只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有变化的反应平衡系统有影响.专业资料.......在恒温下增大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的方向移动c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变化时,主要改变了平衡常数,从而导致平衡的移动。对于放热

5、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常数变小。此时,反应商大于平衡常数,平衡将向左移动。反之,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此时,反应商小于平衡常数,平衡将向右移动。d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由于它以同样倍数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平衡常数K并不改变,因此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3.化学平衡的综合利用。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1.强电解质溶液表观电离度2.水的离解H2OH++OH-Kw=10143.酸碱指示剂4.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Ka弱酸电离常数Kb弱碱电离常数5.稀释定律,一元弱酸碱与多元弱酸碱的电离平衡6.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同离

6、子效应:在若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离解度降低的现象。缓冲溶液: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溶液,缓冲溶液通常由弱酸及其盐或弱碱及其盐所组成。7.盐类水解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弱酸弱碱盐,强酸强碱盐8.水解平衡及影响因素温度,溶液酸碱性等。9.酸碱质子理论.专业资料.......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质子酸可以是分子、阳离子或阴离子。质子碱也可以是分子、阳离子或阴离子。酸碱共轭关系根据质子理论,酸给出质子后剩余的部分就称为碱,因为它具有接受质子的能力;碱接受质子后就变成了酸。此所谓“酸中有碱,

7、碱能变酸”。相互依存10.沉淀和溶解平衡容度积,容度积规则,盐效应(1)Q>K,溶液呈过饱和状态,有沉淀从溶液中析出,直到溶液呈饱和状态.(2)Q

8、Fe3+/Fe2+2.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