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 -创新,为小学劳技教育注入生命的活力

小学教学论文 -创新,为小学劳技教育注入生命的活力

ID:5184646

大小:5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5

小学教学论文 -创新,为小学劳技教育注入生命的活力_第1页
小学教学论文 -创新,为小学劳技教育注入生命的活力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论文 -创新,为小学劳技教育注入生命的活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教学论文创新,为小学劳技教育注入生命的活力  劳技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创新,只有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实施。因此,劳技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努力让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    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成为创新型教师    小学劳技课是小学各科中的基础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途径。  要想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就需要不断地聆听外界的声音,接收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劳动技术学科是九年义务教

2、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对中小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开设劳动技术课,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措施。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品质,并对他们继续升学或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创新型的课堂    由于劳技课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更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技能训练。基于教学内容的特

3、殊性,教学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传统的劳技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一些劳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布置学生课后或回家去实践。如此的课堂教学俨然成为纸上谈兵,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了。笔者认为,首要问题是要努力给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劳动技能,让学生在劳技实践中培养创新和合作能力。  如,在上《钉纽扣》一课时,让学生自带劳动工具和用品,将严肃的课堂创设成为温馨的小型操作室。上课时将定位、进针、用线、打结等枯燥的操作步骤教学穿插在用纽扣定制精美图案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先将组内所带的纽扣集中起来,根据桌上的材料共同商议所能创作的图案;组内学生的自由

4、分工,有将纽扣摆成图形的,有用铅笔勾勒图画的,有穿针引线的,各司其职。一切准备就绪,教师的打结方法就在讲解、示范和手把手的教法中进行。学生轮流尝试穿针、打结,将一枚枚纽扣钉到相应图案的位置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仅仅是学会几种定纽扣的方法,而是主动地在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不仅掌握了技能,更品尝到了默契的合作能创造美的愉悦感。  实践证明,小学生比较喜欢新鲜的场景和新奇的活动内容。现场劳技实践,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兴奋的精神状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点燃思维火花,培养创新型的学生    活跃的思维是创新的前提,而愉快轻松的

5、课堂是思维活跃的前提。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获奖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教学,是指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现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劳技课上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关注身边废弃物,挖掘创新型的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给社会带来了过多的“垃圾”,如商品的花样包装等,这不是一件普通的“垃圾”,要知道,商家在包装材料的选用、图案的设计、广告语的创作等方面曾经煞费苦心,这可谓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垃圾”,既能减轻社会负担

6、,又能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国结》一课时,我出示了婚宴上常见的一种喜糖包装,包装的主体是红、黑两个近似菱形的普通喜糖盒,但是用大红的中国结与两盒礼糖巧妙的组合,扭结加上漂亮的流苏,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挂件,不仅外形令人赏心悦目,而且极具文化魅力。欣赏之后,我交代本课的学习任务是学会编织。学生的兴趣受到激发,先是学会书本上的简易编织,接着就有学生挑战高难度,开始自我创新,由此,各种各样的编法便应运而生。家中的易拉罐、牛奶瓶、甚至大大卷食品的圆形塑料外壳等都派上了用场。  “变废为宝”活动开辟了劳技教育的新领域,填补了农村劳技教育实践环节的空白,扭转了劳技教育

7、的狭隘局面,推动了劳技教育的深入开展,充分显示了劳技教育的德育功能和心理教育功能,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时代呼唤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时代迫切需要创新人才,劳技教育在培养具有合作意识的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的学生、创新型的课堂、创新型的教育环境都为劳技教育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