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研究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研究

ID:5185929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5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研究_第1页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研究_第2页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研究_第3页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研究_第4页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研究  [提要]中资商业银行经过多年发展,在内控管理方面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相比于外资银行,在操作风险认识、管理构架、政策、识别计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笔者具有多年外资银行从业经历,对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控差异具有深刻认识,现提出以下分析及相应建议。关键词: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比较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4年1月27日一、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控主要差异(一)认识差异。中资银行对操作风险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不能准确把握操作风险的本质。一是认为操作风险就是一线人员操作中产生的风险,将操作风险等同

2、于金融犯罪;二是认为各种操作风险事件之间是孤立的、无法计量,也不能为其分配资本。7外资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较为系统、全面,形成了自己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一是认为操作风险涉及银行各个业务领域,银行全员都担负着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的责任;二是认为表面上孤立的各操作风险事件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在有足够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外资银行管理层注重加强银行全员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文化,营造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和控制环境。(二)管理架构差异。中资银行实行统一法人体制下的分级授权经营模式,其内部组织结构一般有4~5个层级,管理链条过

3、长,易导致决策权力层次过多、责任界限不清,总行对下级分行的掌控能力削弱。尽管不少中资商业银行近年来进行了扁平化管理改革尝试,但由于技术、人力资源等因素所限,实际效果不太理想。外资银行组织结构逐渐向扁平化发展,多采用矩阵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下总行对分行的业务风险控制主要通过各职能部门实现,银行管理层次减少。银行通过建立横向与纵向交错的组织管理系统和报告关系,能够促进业务运作在横向和纵向上的交叉制约,有利于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三)管理政策差异。中资银行缺乏全行统一的、标准化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一是中资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权责不明确,政策执行

4、不力;二是关键业务的操作风险管理标准和目标不一致,不同部门及人员之间理解存在偏差,无法确保政策执行的一致性。7外资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一般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在整个银行层面的管理政策,明确了从董事会、管理层到各业务部门、内审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责,同时制定了操作风险管理的整体程序;二是各个部门的具体操作规程。以操作风险管理的整体程序为指导,贯穿于操作规程各个方面。外资银行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标准和目标,有助于对业务活动及其支持过程进行监控、计量和管理,使银行基本能够识别、计量和监控重大的操作风险。(四)识别、评估和量化管理差异。中资银行操作风险

5、管理尚不能进行主动的、事前性管理,在风险事件发生后一般采取“亡羊补牢”式的被动补救措施。由于中资商业银行未能建立全面的损失计量数据库,即使引进了国外操作风险计量工具和模型,但因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相关计量工具也很难得到有效应用。7外资银行建立了操作风险量化模型,使操作风险的定量分析得以实施。外资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评估和量化使管理层能够识别银行能否承担多大的风险,对需要缓释的风险进行优先排序,从而实现操作风险管理端口前移。此外,操作风险的定量监测还能为银行设立风险限额、对未来损失进行预测以及将操作风险纳入绩效考核。在具体的管理手段上,外资银行对操作风

6、险管控十分注重风险的事前控制。以笔者所在的外资银行为例,在所有分行中除设有专职合规负责人以外,还设有日监查人员。该日监查人员主要负责对本日所发生的所有业务单据进行合规性检查,包括签章是否完备、业务单据是否符合内控制度要求等。由于银行日常业务均有复核人员把控操作风险的第一道关口,但是设立日监查人员可以再次对操作风险进行把控。(五)管理报告机制差异。中资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报告制度。一是报告制度不够标准化,缺乏统一的报送模板;二是报送时效性差,实行逐层报告制度,总行难以及时了解那些影响全行的重大事项;三是报告覆盖不够全面,对日常性的、单笔损失较

7、小但发生频率较高的操作风险事件尚未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外资银行制定了详尽的操作风险报告制度。一是确定了统一的报送模板,对报送时限、数据确认等其他方面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二是操作风险报告涵盖面较广,包括银行面临的关键操作风险、拟实施的应对措施、已实施措施的有效性等信息;三是操作风险报告机制的系统化和标准化使银行管理层能够全面及时地掌握银行所面临的操作风险,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六)外部制约差异。中资银行外部压力较小。一是由于监管部门的监管重点长期集中于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没有专门针对中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监管规章;二是由于市场环境、会计准则差异、信息披

8、露要求等因素,中资银行操作风险信息披露压力较轻。7外资银行的外部压力较大。一是由于巴塞尔协议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体系,同时针对不同银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