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单中最常用几项检查

体检报告单中最常用几项检查

ID:5186416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5

体检报告单中最常用几项检查_第1页
体检报告单中最常用几项检查_第2页
体检报告单中最常用几项检查_第3页
体检报告单中最常用几项检查_第4页
体检报告单中最常用几项检查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检报告单中最常用几项检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体检报告单中最常用几项检查  肝功能检查正常值:谷丙转氨酶(ALT):1~38IU/L;谷草转氨酶(AST)8~40IU/L;碱性磷酸酶(ALP):100~275IU/L;r-转肽酶(GGT):9~40IU/L;总胆红素(TBIL):4~20umol/L;直接胆红素(DBIL):0~7umol/L。临床意义: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GGT(r-转肽酶)的检测结果明显增高,反映肝功能异常(损害),TBIL(总胆红素)增高提示黄疸,由胆道梗阻所致。常见的原因有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胆道肿瘤引起的胆道阻塞或胰头肿瘤压迫、侵犯胆总管所致。乙肝二对半检

2、验正常值:表面抗原(HBsAg):阴性;表面抗体(抗-HBs):阴性或阳性;e抗原(HBeAg):阴性;抗-HBe:阴性;核心抗体(抗-HBc):阴性。临床意义:6阳性这里指的是检查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里的乙肝病毒抗原或抗体,应称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记物,共有三种抗原及与它们相应的三种抗体,核心抗原通常不检测,因此只检测两种抗原及三种抗体,两种抗原是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三种抗体则分别是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及(抗-HBe)。若HbsAg、HbeAg及抗-HBc都为阳性,则为“大三阳”,而HbsAg、抗-Hbc及抗Hbe阳性,则为“小三阳

3、”。表面抗体即抗-HBs,它是乙型肝炎感染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当发现仅抗-HBs阳性时,有以下几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处于急性乙肝的恢复期,抗-HBs常在HbsAg转阴以后的一段时间出现,可持续多年;一种可能若无既往明确的乙肝感染史,亦说明既往有过HBV的隐性感染,疾病已痊愈,病毒已被清除;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接种乙肝疫苗的结果。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产生保护性抗体,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大三阳”是否代表病情很重?乙肝三系阳性与肝损害是两回事。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俗称大三阳,只能说明体内存在乙肝病毒,而且病毒数量也较多,但不等于

4、肝脏的炎症和损害就重。对于肝脏有否损害及其程度进行简单的判断,可以看肝功能的化验结果,更准确的判断应该做肝穿刺。“小三阳”也可以是病毒携带者吗?“小三阳”者中,平时无肝炎症状,肝功也一直正常的人,也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6据估计,全世界携带有乙肝病毒的人群约有2.15亿人,我国约有1.2亿左右,北京市约有60多万。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是乙型肝炎病毒赖以持续生存的宿主,对于乙型肝炎的传播和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无症状HBsAg携带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些人体内有病毒存在,因此有传染他人的可能性。因此HBsAg携带者不得献血,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

5、卫生习惯,不与他人混用洗漱用品。与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密切接触时,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防患于未然。HBsAg和HBeAg能否转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和e抗原转阴的可能性很大;但慢性肝炎和携带者的HBSAg转阴就很少了,年转阴率仅为1%~2%。现有的药物也没有能使它消失的。至于HBeAg,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少有50%以上的人将会转阴,并产生抗一HBe。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法昔洛韦等都有可有使e抗原转阴。HBeAg转为抗-HBe是潜伏感染的证据,表示病毒复制不活跃。只有当乙型肝炎病人出现表面抗体(抗一HBS)阳性时,才可认为病毒基本消灭或完全消灭。血脂检查6正常值:甘油三脂(

6、TG):0.4-1.86mmol/L;总胆固醇(TC)3.89-6.48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0-4.14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1.04-1.74mmol/L。临床意义:如果血清总胆固醇达到或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达到或超过1.70mmol/L,则可以分别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两者均异常升高则称“混合型高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低于0.91mmol/L(35mg/dl),也属血脂代谢紊乱,称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透过血脂检查看冠心病发病危险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

7、固醇多数在5.0~6.5mmol/L。血清总胆固醇在4.5mmol/L以下者,冠心病发生的可能性小,它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采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治疗,能降低40%的近期心脏病危险;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高甘油三脂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虽然继发性或遗传性因素可升高甘油三脂水平,但大部分血清甘油三脂升高是代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