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工作原理探究实验设计

原电池工作原理探究实验设计

ID:5187547

大小:2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05

原电池工作原理探究实验设计_第1页
原电池工作原理探究实验设计_第2页
原电池工作原理探究实验设计_第3页
原电池工作原理探究实验设计_第4页
原电池工作原理探究实验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电池工作原理探究实验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原电池工作原理探究实验设计  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和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中,设计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层层试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键词:原电池;实验探究;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提出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和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材安排实验2-4演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实践证明:成品演示,事出突兀,学生难以接受;两极同

2、时产生气泡,干扰现象影响知识科学性。9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实施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先剖析“火力发电”原理及其能量转换过程,提出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引出实验探究任务;接下来学生根据供选材料,设计实验装置图并进行分组实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抽象出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最终概括总结出原电池构成条件。实验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各样的电器不断进入现代社会,大大丰富和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大到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空间电视转播站、飞机、轮船,小至电脑、收音机、照

3、相机、电话、手机、助听器、电子手表、计算器、心脏起搏器,每一样电器无不需要电能。所需要的电能是如何转化释放出来的呢?【投影】多媒体呈现火电厂火力发电工作原理示意图和经过的能量转换程式。【讲述】燃烧反应就是还原剂燃料与氧化剂氧气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在于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引起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同时伴随着发生了物质能量的变化。【设问】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若是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连接在导线的两端,导线上是否会有电子流过呢?2、学生分组实验探究9【实验用品】药品试剂:1摩尔/升的稀硫酸、1摩尔/升的氯化铁溶液、35%的氯化钠溶液

4、、铜片、铝片(砂纸打磨过)、铜导线、碳棒仪器:灵敏电流计、50毫升小烧杯、U形管(带胶塞)【装置设计图示】各小组结合实验选材纷纷画出装置连接图,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按图操作】每个小组按自己设计的装置图连接好仪器,加上药品。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无反应现象,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设问】上图装置中所选试剂之间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没有电子转移形成电流呢?【小组讨论】总结概括学生的讨论结果,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观点:观点一:氧化剂不跟还原剂接触就不可能发生反应。观点二:以上装置都没有构成闭合回路就不可能产生电流。【实验改进】(如下图)9依据上述学生讨论结果,各实验小组对

5、各自原来的装置进行改进。小组1~10依据观点一,把原来装置改变为上图(甲)或(乙)所示,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装置(甲)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铝片和铜片上都有气泡生成;装置(乙)电流计指针也发生偏转。小组11~20依据观点二,把原来装置改变为上图(丙)或(丁)所示,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下:(丙)装置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丁)装置电流计指针不偏转,也没有气泡生成。【归纳并板书】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2、设置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路。【设问】(1)、装置(甲)、(乙)、(丙)都产生电流,它们的外电路和内电路各有什么组成?(2)、装置(甲)、

6、(乙)、(丙)的内、外电路上的电流是怎样形成的?(3)、指出装置(甲)、(乙)、(丙)各自的电源,并说出各有那些物质组成。9(4)、认真分析装置(丁)有无电源?为什么铝片与稀硫酸之间不发生电子转移?【讨论交流】【总结归纳】(1)、外电路都有导线(包括部分导体)、用电器如电流计等组成,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内电路都由两种导体仅在一种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内电路上由溶液中的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三装置都是由还原剂原子失去的电子沿导线传递到另一端,接触到溶液中远离还原剂的氧化剂离子发生还原反应,在导线上形成电流;同时,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阳离子溶解在溶液里,并发生

7、定向移动在溶液里形成电流。(3)、电源的组成装置(甲):铜、铝两种金属片和稀硫酸共同组成,其中包括能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流出电子的一端铝片是负极,电子流入的一端铜片是正极。装置(乙):碳棒、铝片和氯化铁溶液共同组成,其中包括能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流出电子的一端铝片是负极,电子流入的一端碳棒是正极。装置(丙):碳棒、铜导线和氯化铁溶液共同组成,其中包括能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流出电子的一端铜片是负极,电子流入的一端碳棒是正极。9(4)、装置(丁)虽然构成回路,但是铜导线、碳棒和稀硫酸组合在一起不能发生氧化还原,不能构成电源;而铝片没有浸在溶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