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车祸报道中媒介失范现象研究

我国车祸报道中媒介失范现象研究

ID:5188456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05

我国车祸报道中媒介失范现象研究_第1页
我国车祸报道中媒介失范现象研究_第2页
我国车祸报道中媒介失范现象研究_第3页
我国车祸报道中媒介失范现象研究_第4页
我国车祸报道中媒介失范现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车祸报道中媒介失范现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车祸报道中媒介失范现象研究  【摘要】本文从法治和伦理两个层面对车祸报道中的媒介失范现象进行分析,探析车祸报道中媒介失范现象的表现和原因,并力图通过论述报道中三个原则的平衡关系,协助媒介从业者规范地报道车祸。【关键词】车祸报道媒介失范新闻伦理车祸报道,又称交通事故报道,属于灾难性新闻报道。报道者为专业的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以来,新闻媒体对车祸的报道,因为充满低俗、暴力、血腥内容而广受诟病。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从宏观上来看,呈现出总量大、种类少的特点:囿于车祸事件本身的性质,研究基本上没有本体研究、主体研究、载体研究和效果研究,而集中于失范与规制研究;

2、从微观上来看,学界对其的研究呈现出伦理层面多、法治层面少的特点,即侧重于车祸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研究。一、我国车祸报道中的媒介失范现象1、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9(1)侵犯隐私权。隐私权又称“宁居权”,是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力,根据规定,公民的私人信息(如身高、家庭住址、身份证号、手机电话号码、肖像等)不得随意披露。在大量的车祸报道中,不乏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如《工程车侧翻压住小轿车》的电视新闻报道中(东部沿海某省级卫视),电视画面竟然出现了工程车司机的驾照、身份证,观众可以在画面中获取很多司机的个人信息,侵犯了司机个人的隐私权。(2)侵

3、犯肖像权。传统观点认为,肖像权的侵犯一定要以盈利为目的,而实际上,未经本人同意,使用他人肖像,即可构成侵权。在车祸报道中,很多媒体在警方还未查清交通事故原因前就公布犯罪嫌疑人的照片,尤其是采用一些带有丑化色彩的照片,严重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3)侵犯名誉权。名誉权指公民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力和要求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正评价的权力。侵害名誉权的方式主要有侮辱和诽谤,侮辱是贬损他人的人格和人格尊严,新闻报道中以言辞侮辱为主。车祸报道中侵犯名誉权的现象较少,但也值得注意。如2008年10月10日,各大门户网站出现《深圳官员车祸现场刨土救人被指作秀》,质疑这种

4、刨土救人的行为。新闻媒体不应粉饰车祸的残酷,更不应有意视车祸救援行动中人性的光辉而不见,这种无来由的指控,侵犯了救援人员的名誉权。9(4)媒介审判。媒介审判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张金柱案”就是媒介在车祸报道中进行媒介审判的典型案例。张金柱是原郑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局长,驾车撞了苏姓父子二人,其逃跑时拖着父亲苏东海狂驰几百米。这件事被《大河报》《南方周末》和《焦点访谈》相继报道后,在全国急剧扩大影响。群情激愤,一致声讨张金柱,张金柱最后被判处死刑。暂且不讨论舆论力量和案件审判结果是否有关联,但媒体在那一时间段内进行

5、议程设置,大量报道该事件,把张金柱的个人行为夸大为公安队伍中反面形象的化身,就能看出舆论的力量所在和缺失之处。2、有悖新闻伦理(1)图片和视频血腥、暴力。在全媒体时代,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报道车祸无可厚非,但是在图片和视频的选取上,记者和编辑必须起到“把关人”的作用,过滤掉惊悚、骇人的照片。血腥画面会给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2)标题故意制作噱头,用词轻薄、低俗,缺乏人文关怀,对家属造成二次伤害。媒体在车祸报道中常用的“噱头”是当事人身份的显著性,尤其是对明星、名人、高官的车祸的报道,如对许玮伦、何洁、superjunior等明

6、星的车祸的报道。9对于一般性的车祸报道,平面媒体通常以收纳新闻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果遇上一些“富二代”“官二代”“明星”等噱头,就会被轻而易举地编排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富家子弟把马路当F1赛车道无辜路人被撞起5米高》,显然,从标题到内容,该报道关注的并非车祸本身,而是富家子弟这个群体,其中隐含了对富家子弟这个群体的否定性推断,激发了社会情绪。(3)内容编排侧重对现场细节的描写,缺少对车祸原因的反思。车祸报道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内容编排不合理:大多数车祸报道侧重于对现场细节的描写,而缺少对车祸发生原因的反思。对车祸现场细节的过分描述,对任何人来说都没有益处,因此应

7、该点到即止。车祸报道需要传达的是车祸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警示人们注意交通安全。因此,在车祸的报道中,不仅要报道“怎么样”,更应该通过翔实的采访告诉人们“怎么办”。比如可以采访运管部门,让专业人士提出改善建议;多关注车祸报道中的人为因素,如管理失控,道路设计缺陷等等,揭露弊端,引起社会关注。二、车祸报道失范原因探析1、经济层面9媒介经营压力驱动下记者出发点错误,把吸引眼球当做终极追求。我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老师提出过报刊的“街头定律”,就是说读者会不会购买一份街头报纸,取决于他能否在三步之中、五秒之内注意到这份报纸。因此,报纸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读者,就会试图

8、通过选取具有视觉冲击力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