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项目临床意义》【2017】.doc

《全部项目临床意义》【2017】.doc

ID:51890124

大小:17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18

《全部项目临床意义》【2017】.doc_第1页
《全部项目临床意义》【2017】.doc_第2页
《全部项目临床意义》【2017】.doc_第3页
《全部项目临床意义》【2017】.doc_第4页
《全部项目临床意义》【2017】.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部项目临床意义》【2017】.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检中心化验室检验项目临床意义血常规部分[中文名称][英文缩写][正常范围][项目单位][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WBC4〜10109/L增高:生理性增高见于应激反应、运动后、分娩、吸烟、冷热刺激。病理性增高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溶血、失血、中毒、恶性肿瘤及白血病。降低:见于伤寒、副伤寒、流感、再障、少数急性白血病、慢性理化损伤、长期服用氯霉素、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红细胞计数RBC男3.5〜5.0女4.0〜5.5io,2/l增高:生理性增高见新生儿、剧烈体力活动、气压减低。病理性增高见于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心血管

2、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降低:生理性降低见于6至7岁儿童、妊娠、老年人。病理性增高见于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出血、红细胞破坏、溶血、营养不良、缺铁、蛋白质缺乏、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浓度HGB男120〜160女110〜150g/L增高:相对增高见于脱水、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而积烧伤、消化道肿瘤晩期。绝对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长期高海拔居住。降低:生理性降低见于妊娠中后期、老年人、生长期儿童。病理性降低见于消化性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蚕豆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某些药物影响、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

3、、甲亢、慢性肾功能不全、铅中毒、再障。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ZL增高:相对增高见于脱水、剧烈运动后、发热、严重呕吐腹泻、重度烧伤。绝对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降低:见于先天性血小板增少症、iflL小板贮存池病、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肝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妊高症、大手术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恶性肿瘤。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20-40%增高:生理性增多见于幼儿。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传染病、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单、百日咳、结核、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4、白血病性淋巴瘤、再障、粒细胞缺乏症。降低: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索、严重的化脓性感染。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0.4〜4.4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3〜8%增高:生理性增高见于出生后2周婴儿。病理性增高见于感染、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性异常综合征。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0-0.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50〜70%增高: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运动、情绪变化、疼痛、冷热水浴、紫外线照射、分娩、吸烟。病理性增高

5、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梅素、肺吸虫病。降低:见于重度感染、理化因素刺激、再障、脾功能亢进、门脉性肝硬化、长期服用抗生素、营养不良、骨髓造血功能减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1.7〜7.7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0.5〜5%增高:生理性增髙见于5岁以下儿童。病理性增高见于过敏反应、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支气管哮喘、尊麻疹、血管神经水肿、坏死性血管炎、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慢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髄瘤、脾切除术后、猩红热急性期、风湿。降低:生理性降低见于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病理性降低见于应

6、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传染病、伤寒极期。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0.02〜0.5109/L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0〜1%增髙「见于过敏反应、尊麻疹、溃疡性结肠炎、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口血病嗜碱性粒细胞口jflL病。减少:见于甲亢、妊娠、放化疗后、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急性期。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SO#0-0.1109/L红细胞压积HCT37〜49%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粗略地反映血屮红细胞的多少。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面积烧伤、脱水、严重呕吐腹泻。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再障、白血病、失血

7、、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疟原虫感染、骨髄造血功能低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92fL为单位体积样本中红细胞压积与红细胞数量的比值,反映血中红细胞体积的平均程度。增髙: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降低: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慢性感染、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慢性失血性贫血。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1Pg为单位体积样本中血红蛋白量与红细胞数量的比值,反映血中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程度。增高:见于营养不良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髄造血功能障碍、脾切除术后

8、。降低:见于慢性感染性疾病、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平均红细胞血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