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气象局抗旱救灾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

河池市气象局抗旱救灾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

ID:51915956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9

河池市气象局抗旱救灾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_第1页
河池市气象局抗旱救灾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_第2页
河池市气象局抗旱救灾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_第3页
河池市气象局抗旱救灾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_第4页
河池市气象局抗旱救灾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池市气象局抗旱救灾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河池市气象局河池市抗旱救灾气象服务工作总结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我市出现持续干旱少雨天气,全市各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人畜饮水及春耕生产遇到严峻挑战。面对旱情,我市气象部门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市气象部门上下一心,全力做好抗旱救灾气象服务工作,为夺取抗旱救灾的胜利发挥了气象部门应有的作用。一、及时部署,快速反应,服务突出一个“早”字一是及早发布旱情监测预测结论。1月31日,在全市第一次抗旱工作会议上,我局汇报了全市有特旱县1个(东兰),重旱县五个(天峨、南丹

2、、凤山、巴马、都安),其余为中旱县(金城江、环江、罗城、宜州)的旱情监测结论,提出春季(2—4月)河池总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3成,预计我市气象干旱将进一步发展,2010年的春旱属偏重年份,雨季开始期将推迟7-10天。各级党委、政府根据旱情监测预测结论,及早部署抗旱救灾工作,争取了主动。二是提早启动应急预案。在出现旱情初期的2010年2月1日,我局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Ⅱ级应急响应。根据旱情的变化情况,3月17日升级为Ⅰ级应急响应,4月22日降为Ⅳ级应急响应,4月29日解除应急响应,处于应急响应状态共104天。在应急响应

3、期间,全市气象部门围绕抗旱救灾开展气象服务工作,局领导亲自带班,参加天气会商,多次组织召开气象服务动员会。各应急响应单位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天气雷达站24小时开机运行监测天气变化。三是提早做好人工增雨各项准备。在2010年1月初,我局对全市22套人工增雨火箭发射装置开展了年检,对70名人影作业指挥员、操作员进行再培训,对全市人工增雨作业点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管理增雨作业空域的机场进行了协调。同时,加强了增雨火箭弹的储备工作,年初火箭弹储弹量是往年的两倍。各人工增雨作业点工作人员从1月2日开始在岗待命。二、科学服务,手段多

4、样,服务突出一个“实”字一是认真做好旱情监测预警服务工作。此次干旱过程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不仅有农业生产上的气象干旱,更主要的是人畜饮水方面的旱情。为进一步加强旱情监测,我局增加了土壤水分应急观测业务,为旱情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在认真分析上级下发的逐日干旱监测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理解国家标准中气象干旱等级的划分原理,适时订正上级指导产品,根据天气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对旱情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较客观、定量的预评估。全市各级气象部门共向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重大气象服务专报》43期,《气象服务信息》291期,《干旱专项

5、气象服务》597期,气象服务参考26期,农业气象服务材料127份。2月26日-4月30日向市委、市政府提供抗旱救灾保人饮保春耕“一天一报”的材料共64份,通过手机短信向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发送气象信息短信3500人次。二是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出决策建议。在干旱期间,我局多次在全市抗旱救灾工作会、旱情会商会汇报旱情动态分析和未来旱情发展趋势研判情况,并对春耕生产气象条件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提出了抢抓季节适墒播种、调整种植结构等对策措施和建议。三是全力做好抗旱人工增雨工作。在本次抗旱救灾过程中,出现有利于人工增雨的时机不多,但是全市

6、人影部门仍然尽最大努力科学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4月,全市各级人影部门所有人员、装备、物资、弹药全部到位进点,克服一切困难,一直处于临战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密切监视天气变化,选择最佳作业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全市共实施增雨抗旱作业158点/次,发射火箭弹614枚,作业次数和用弹量均为历史之最,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工增雨在抗旱救灾工作中的作用。四是多渠道向公众发布干旱预警信息。干旱期间,我局发布了干旱红色预警信号22站/次、橙色预警信号36站/次。这些预警信息通过天气预报电视节目、手机短信、12121气

7、象声讯、鑫视传媒等渠道发送给公众。通过12121声讯自动应答系统了解干旱预报预测信息约有60万人次,通过固定电话接收我局主动发送的抗旱预警信息有15万人次,群众还通过覆盖我市各主要宾馆及办公中心的210个鑫视传媒网络了解天气信息。三、气象部门在抗旱救灾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七天以上的中长期预报准确率有待提高,按照目前的预报技术,七天以上的天气预报准确率较低,无法满足长期干旱预报的需要。二是气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自动气象站密度低,由于地形原因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存在盲区,这些都制约着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高。三是人工影响天气规模

8、小,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较低,人影车辆和发射架经常有故障,严重影响人工增雨作业的开展,也威胁着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四是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不畅通,各种气象信息无法及时传送到广大人民群众手里,目前气象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形式传播,电视天气预报每天只有一期,广播仍然没有开播天气预报节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