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加固设计方案.doc

地基加固设计方案.doc

ID:51925202

大小:68.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19

地基加固设计方案.doc_第1页
地基加固设计方案.doc_第2页
地基加固设计方案.doc_第3页
地基加固设计方案.doc_第4页
地基加固设计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基加固设计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基加固设计方案燕西华府项目两限房D4号楼纠偏及地基加固工程施工图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4年06月燕西华府项目两限房D4号楼纠偏及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图目录燕西华府项冃两限房D4号楼纠偏及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概述1.1任务来源在北京”7.21暴雨”后,北京青龙湖项目燕西华府D地块—D3、D4、D5、D6楼(以下简称“本工程”)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局部出现裂缝,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及正常使用,受北京西海龙湖置业冇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委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承

2、担了D4和D6楼地基沉降加固工作。由于加固前未进行详细的数据测量,因此未发现D4及D6楼倾斜超出规范规定的情况,所以只针对地基进行了加固补强。D4楼采用锚杆静压桩进行加固。加固完成后,变形发展己经稳定,未产生新的沉降变形。但在后期测量吋发现,楼面的倾斜超过规范要求,为保证建筑的的正常使用,需要考虑对该建筑进行纠偏并重新加固。由于受结构布置特点的限制,可采用的纠偏方法冇限,为此先期进行了同场地与本建筑相邻的6#楼的局部纠偏,以验证纠偏效果。冃前,6#楼纠偏工作己经完成,相关的方法及工艺可行,在本栋建筑纠

3、偏时可以采用相同的工艺。1.2工程概况燕西华府D区两限房工程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青龙湖东侧,东侧为现状六环路,南侧为长青路。该区共八栋建筑,2个楼为一组地坪标高,各组由北向南分别降低2.0m。D5~D6为一组(见图1),各组的两栋建筑中间夹地下车库,地上住宅6层地下1层,D3、D4:±0.000=85.300,筏板基础顶相对标咼为4340标咼,厚度为400mm,为梁板式筏基,基础底板底标高比主楼底板底标高低1.2m,筏板下为160mm素混凝土垫层,其下为0.5m厚级配砂石垫层。地上住宅为钢筋混凝土剪

4、力墙结构,地下车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设计要求两限房范围内地基承载力2150KPa,车库范围内地基承载力^lOOKPa,最大沉降量为20mm,沉降差不大于20mm。该结构于2011年底圭寸顶。1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该工程所在位置地貌上属于山麓坡积裙地貌,地面高差较大,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场地内基础筏板以下的地层自上而下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杂填土),第四纪坡洪积成因的粘性土(粉质粘土)、碎石土(夹碎石透镜体)和全风化、强风化的砂岩、页岩和泥岩。图1D3、D4平面示意图人工填土:一般厚度为

5、0.3〜5.0m,B6#钻孔人工填土厚度达8.4m,人工填土层除①3层经过强夯处理外,其余填土层结构松散,性质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差,具体描述如下:①粉质粘土素填土:黄褐色,稍湿~饱和,稍密,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质粉土素填土,含少量碎砖瓦石屑、植物根茎、灰渣等局部碎石含量较多;DJS-1燕西华府项冃两限房D4号楼纠偏及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图①1杂填土:杂色,稍湿~饱和,松散,以碎砖块、石屑、植物根茎、灰渣等为主,充填少量粘性土,局部夹杂编织袋等生活垃圾;@2回填碎石:杂色,稍湿~饱和,松散,主要回填材

6、料为碎石、角砾、灰渣等,以粘性土充填;①3回填碎石:松散~屮密,杂色,稍湿~饱和,松散~屮密,主要回填材料为碎石、角砾、地基加固采用锚杆静压桩进行补强,D4楼锚杆静压桩的数量为220根,静压桩采用直径为203壁厚为6mm的热轧无缝钢管,钢管桩中间灌注C20的混凝土,锚杆螺栓采用后成孔埋设的方法,其构造用墩粗锚杆螺栓,并在孔内采用植筋胶粘结固定。实际施工压桩力为40~50kN,单桩设计承载力为200kNo二、结构倾斜分析灰渣等,以粘性土充填。据调查了解该层土经过强夯处理;%14回填碎石:新近回填,杂色,

7、稍湿~饱和,松散(局部中密),主要回填材料为块石、碎石、砖屑,含少量粘性土。该层土为近期场地冋填。%1一般第四纪残坡积层(Qel+dl):②粉质粘土。侏罗白垩纪九佛堂组岩层:③全风化砂岩;③2全风化页岩;④强风化砂岩;④2强风化页岩。1.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主耍含水层为粉质粘土杂填土①层及夹层、粉质粘土②层,以大气降水、绿化灌溉等为主要补给方式,以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位变化受人为活动和季节性降水影响较大。根据勘察报告,在2010年详勘期间(2009年12月〜2010年1月)所有钻

8、孔内均未见地下水。2012年补堪期间(2012年8月),地下稳定水位深度1.3^4.6m,稳定水位标高75.42-80.14m(主要为粉质粘土层),地下水位的上升主要是该地区在2012年夏季多次强降雨所致。1.5建筑地基处理情况由于场地上覆地层承载力较低无法满足楼房基础承载耍求,因此对地基进行了处理,两限楼范围内处理方式为回填后采用1500RN级满夯处理,然后采用CFG桩进行处理,CFG桩的设计如下:(1)桩径0.4m,桩间距1.8mX1.8m;(2)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