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说课.doc

力的合成说课.doc

ID:51935243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9

力的合成说课.doc_第1页
力的合成说课.doc_第2页
力的合成说课.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力的合成说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力的合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力的合成》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对以前所学内容的延伸扩展,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在高中已学习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学习了力的图示和三种基本性质力,这些都对本节内容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本节内容进一步介绍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是矢量运算的工具,同样是高中物理的基石。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后续课的学习中,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平衡理解和应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这节课在物理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2、重点与难点重点

2、:(1).通过实例,理解等效替换、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2).通过实验,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运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从力作用的等效性角度说出合力、分力的概念;(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指明合力大小和分力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1)说出等效思想的价值。(2)评价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所用到的探究方法,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到力的合成的现象,并建构起简单的物理模型加以分析。三、学情

3、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在高中已学习位移、加速度等矢量,学习了力的图示和三种基本性质力,这些都对本节内容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四、教学方法高一学生具有一定抽象思维,但也需要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我采用探究实验法为主进行教学,同时辅以启发式教学,并辅之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探究、去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五、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以创设真实情境导入新课。由两个小孩提水为什么会和一个大

4、人提水产生相同的效果的漫画,引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列举生活中遇到的利用等效替代来解决问题的例子,加深对等效替代思想的理解,最好是教室内存在的和生活中常见的,比如灯棍、风扇、自行车的结构等。以此完成重点内容“等效替换”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合力和分力。学生完成初中所学二力合成内容后,再通过设问:在提水的例子中大人用的力与小孩用的力在大小和方向上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引出下一个环节:探究活动2、探究活动:通过亲身探究,完成探索过程。解决重点内容二。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可能会有学生猜想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合

5、力等于分力之和等。为打破学生对‘合成就是求和’的思维定势,这时教师适时的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读数:用弹簧测力计拉钩码,模拟大人、小孩提水桶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合力与分力不是简单的代数和的关系,似乎还和夹角有关,如何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呢?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设计实验,进行实验”3、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实验问题:①为什么两次要拉到同一点O呢?②为什么要作力的图示而不是力的示意图?③为了尽量减小实验中的误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④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学生实验,互相合作,记录角度合力,分力,及分力方向等。教师巡视解惑。4、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学生探究之

6、后,请每一组同学在白纸上作出分力和合力的图示,猜测存在的关系。教师补充总结。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定则(播放动画)加深理解。5、例题分析,强化主题例题: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直向上,用作图法求解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作图,得出合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图习惯。通过过程探究,动画播放和练习,解决学生存在的难点问题。6、问题扩展取一较大质量砝码,用细棉线提起,学生讨论用一根线易断还是用两根易断。教师: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不如一根线呢?引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

7、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学生预测:分组完成计算力F1=60N,力F2=60N。当两个力的方向夹角为0°、60°、90°、120°、180°时,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总结出二力合成的合力范围并完成探讨:合力和分力间存在什么关系。回扣现象解释。教师多媒体演示,实物演示加深印象例3、求下面几种情况下合力的大小范围(1)、F1=8N、F2=10N(2)、F1=2N、F2=10N(3)、F1=10N、F2=10N7、引申:生活中还存在大量的想象: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多个力的合力如何求出?。学生讨论的出,教师再次展示课件以加深印象。8、共点力。

8、简单给出即可,不做重点解释。共点力分析,指出高中研究范围和平行四边形定则适用范围9、学生交流,小结10、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