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某个教学单元内容设计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doc

结合某个教学单元内容设计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doc

ID:51965242

大小:14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20

结合某个教学单元内容设计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doc_第1页
结合某个教学单元内容设计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doc_第2页
结合某个教学单元内容设计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doc_第3页
结合某个教学单元内容设计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doc_第4页
结合某个教学单元内容设计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合某个教学单元内容设计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结合某个教学单元内容设计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并写出活动后的总结和反思。(1.字数要求:不少于400字。2.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答题内容: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过程中,所收到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为此老师们颇感困惑和忧虑。其实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引导上有所欠缺。10月24日晚上,我认真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高级教师金传富老师的专题讲座——《小学语文自

2、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讲座中让我领悟最深的一句话是:自主并非放任、自主亦非严管。自主的本意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与能力,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教给他们方法,启发他们自己想方法去解决问题。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在教学前设计中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在教学中设计中是否做到了“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进而解疑”,而在教学后设计中又是否“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等。根据这些问题,就我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提出来与

3、各位同仁共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泊船瓜洲》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概述《泊船瓜洲》是人长春版五年级上册第二板块中的第三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通篇古诗立意含蓄悠远。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了解诗的大意,并能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情感目标: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4、。了解诗的大意,并能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多首古诗,对古诗并不陌生,而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去感情朗读,以读促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深化情感。但是,本班学生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较差,再加上积累的东西又少,学生是否能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否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有所获呢?在上这首诗之前,我实在有些担忧。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王安石的资料,查看地图,了解瓜洲、京口、钟山所处的地里位置。以利

5、于学生体会作者写这首诗时的情感变化。2.音乐:班得瑞——《秋日私语》七、教学时数:两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展示自学收获,激发学习兴趣师:昨天,老师布置了第五课《泊船瓜洲》的自主学习作业,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吧!生:出示各自的课前自主学习报告单。先同桌交流,之后全班汇报。 语文学科课前自主学习报告单姓 名 性 别 班 级 课题通过预习,你了解的古诗大意预习中查阅的相关背景资料诗人简介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字的音、形、义;重点字词的理解;诗句的体会与感悟等)预习中,你遇到的“拦路虎”有哪些?大胆质疑古诗中的名

6、句积累5《泊船瓜洲》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点拨,并鼓励学生随机补充并评议,评选出“优秀汇报者”和“优秀预习报告单”。第二课时一、回顾学法,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学习古诗“三读法”吗?生:自由发言。明确“学习古诗三读法”,即:一读:读诗题,解诗人;二读,读诗句,解诗意;三读,读诗意,悟诗情。师:今天,我们按照“三读法”一起来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按照“三读法”学习古诗《泊船瓜洲》(一)读诗题,解诗人1.直接揭题:泊船瓜洲  2.理解诗题

7、,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1)“瓜洲”指哪里?  (2)“泊”是什么意思?(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王安石与江苏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当过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此他把南京当作第二故乡。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写下的。)(二)读诗句,解诗意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

8、)山照我还(huán)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以上字音为什么这么读?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1)解决前三个读音,反复朗读,并根据注释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2)解决第四个读音——教师引读,理解第二句诗的意思。  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进行理解。(明月下,遥望家乡,自然想回家:“huán”)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先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