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岩应力及其分布》PPT课件.ppt

《原岩应力及其分布》PPT课件.ppt

ID:51992751

大小:1.28 MB

页数:63页

时间:2020-03-27

《原岩应力及其分布》PPT课件.ppt_第1页
《原岩应力及其分布》PPT课件.ppt_第2页
《原岩应力及其分布》PPT课件.ppt_第3页
《原岩应力及其分布》PPT课件.ppt_第4页
《原岩应力及其分布》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岩应力及其分布》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第二章矿山岩体的原岩应力及其重新分布第一节岩体中的原岩应力地壳中没有受到人类工程活动(如矿井中开掘巷道等)影响的岩体称为原岩体,简称原岩。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也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地应力。天然存在于原岩内而与人为因素无关的应力场称为原岩应力场。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称为自重应力场,地壳中任一点的自重应力等于单位面积的上覆岩层的重量。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而引起的应力场称为构造应力场。岩体单元体所在位置及其应力状态单元体上所受的垂直应力σz等于单元体上覆岩层的重量一.自重应力侧压系数取决于岩块所处的力学状态,有以下2种假设:

2、1、金尼克假说:岩块处于弹性状态岩石的泊松比为0.2~0.3,=0.25~0.43。2、静水应力状态假说:在埋藏较深条件下,垂直压应力相当大,岩石呈现明显的塑性=1.0在均匀岩体内,岩体的自重应力状态为二.构造应力构造应力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在岩体中引起的应力,岩体构造应力可以分为现代构造应力和地质构造残余应力。前者是指正在经受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在地质构造发生过程中,岩体内产生的应力。后者是指已经结束的地质构造运动残留于岩体内部的应力。构造应力以水平力为主,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方向性。有以下基本特点:①一般情况下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构造应力主要是水平应力;而且地壳总的

3、运动趋势是相互挤压,所以水平应力以压应力占绝对优势。②构造应力分布不均匀,在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剧烈的地区,最大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往往有很大变化。③岩体中的构造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值一般相差较大。④构造应力在坚硬岩层中出现一般比较普遍,在软岩中贮存构造应力很少。由地质特征推断构造应力方向的平面图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岩脉褶皱三.原岩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通过理论研究、地质调查和大量的地应力测量资料,原岩应力的分布的主要规律归纳如下:(1)实测垂直应力基本上等于上覆岩层重量。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2)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

4、小。(4)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一般比值相差较大。第二节岩体中的弹性变形能岩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变形时,在岩体内部所储存的能量,称为弹性应变能。在弹性范围内外力缓慢地作用时,若不考虑能量损耗,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外力作的功将全部以应变能的形式储存在弹性体内。因此,处于强烈原岩应力作用下的岩体,可能贮存有巨大的弹性能。岩体在恢复变形的过程中,将释放出全部的变形能而对外作功,伴生出一系列的矿山压力现象。单向应力条件应力在单元体上所做的功可表示为:单元体的应变能在数值上等于力所做的功单位体积的应变能称为应变能密度:对于线弹性体,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在自重应力场中,单位

5、岩体体积改变能为单位岩体形变能为由以上两式可知,岩体中积聚的弹性能与应力状态有关,并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与开采深度的平方成正比关系增长。应当指出,采矿活动破坏原岩应力状态,在岩硐周围岩体内形成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系数k=3~5,高应力导致岩体内积聚的弹性能增长数倍。这种大量能量的突然释放,将产生矿山动压现象。第三节“孔”周围的应力分布由于地下巷道和回采空间具有复杂的几何形状,以及巷道和回采空间周围岩体也是属于非均质、非连续、非线性以及加载条件和边界条件复杂的一种特殊介质。到目前为止,对于岩石及岩体的力学性质,以及原岩应力场的特征,尚未完全掌握,所以还无法用数学力学的方法精

6、确地求解出巷道周围岩体内各处的应力分布状态。图2-9双向等压圆孔周围单元体应力分布(二)基本方程平衡方程:式中σt、σr—分别为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r、θ—微单元的半径和坐标角。几何方程:假设σ1由自重应力引起,σ1=γH,由此求解得半径为r的任一点σr和σt。(2-32)(2-33)式中r1—孔的半径(三)计算结果图2-10圆孔在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周围应力分布由上述关系式可得以下几个主要结论:①在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圆孔周边全处于压缩应力状态。②应力大小与弹性常数E、μ无关。σt、σr的分布和角度无关,皆为主应力,即切向和径向平面均为主平面。④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孔周边的切向

7、应力为最大应力,其最大应力集中系数K=2,且与孔径的大小无关。当σt=2γH超过孔周边围岩的弹性限时,围岩将进入塑性状态。(四)讨论⑤其它各点的应力大小则与孔径有关。若定义以σt高于1.05σ1或σr低于0.95σ1为巷道影响圈的边界,则σt的影响半径r1,工程上有时以10%作为影响半径,则σ1的影响半径Ri≈3r1。有限元计算常取5r1的范围作为计算域。⑥由公式(2-32)和(2-33)可知,在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圆孔周围任意点的切向应力σt与径向应力σr之和为常数,且等于2σ1。二、双向不等压应力场内的圆形孔(一)双向不等压应力场内的圆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