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沼水沉积物植物界面泥沙输移过程研究进展概述

盐沼水沉积物植物界面泥沙输移过程研究进展概述

ID:520140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21

盐沼水沉积物植物界面泥沙输移过程研究进展概述_第1页
盐沼水沉积物植物界面泥沙输移过程研究进展概述_第2页
盐沼水沉积物植物界面泥沙输移过程研究进展概述_第3页
盐沼水沉积物植物界面泥沙输移过程研究进展概述_第4页
盐沼水沉积物植物界面泥沙输移过程研究进展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盐沼水沉积物植物界面泥沙输移过程研究进展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盐沼水沉积物植物界面泥沙输移过程研究进展概述-污泥处置论文导读:植物能够大幅度减少水流的扩散系数。在南汇东滩的高潮滩、中潮滩和低潮滩的不同观测点的泥沙运移模型研究中发现,高、中潮滩的泥沙向岸输送,低潮滩上的泥沙上层归槽,下层上滩,形成一个顺时针向的泥沙输移垂向环流。3、界面数据的连续性采集不够。未能把整个界面内的泥沙输移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关键词:高潮滩,界面,植物,泥沙输移0引言盐沼水-沉积物-植物界面上盐沼水沙在盐沼区域产生往复运动,界面上存在着水平,沉降,再悬浮等一系列复杂的泥沙输移过程,而植物的

2、介入则大大增加了界面泥沙水平,垂直输移过程的复杂性。但由于研究手段,数据的采集精确度等方面的局限,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展,下面就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以后的研究方向:1界面泥沙水平输移过程1.1光滩与盐沼地(植被覆盖)比较在有盐生植物覆盖的潮滩地区,潮汐携带的泥沙输入到潮滩系统内并在盐沼表面扩散,它们有很强的“捕沙”能力,使水体含沙浓度减小,影响着水体的流速,悬沙浓度,泥沙沉积速率等。时钟与国外学者通过海岸盐沼冠层的一维潮流水槽模拟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海岸盐沼冠层对悬浮泥沙的浓度、沉降速度以及淤积速率

3、产生强烈影响,冠层内潮流和波浪受到植物冠层的阻滞,能量减弱,潮流挟沙能力下降,使泥沙发生沉降,低流速水槽(模拟湖流无波浪影响)实验发现植物冠层下的流速减少可达50%[3-7](野外较难)。庄武艺等在澳大利亚库纳湾潮间带海草群落带(宽约10m,高约20-30m)测得,海草也可使低层流速降低40%-60%,悬移质含量减少20%-35%,悬沙浓度降低65%-80%。[8]在对长江口南汇东滩盐沼海三棱镳草/互花米草覆盖区域和光滩间近低层悬沙浓度的监测中,发现前者悬沙浓度比后者低11%-27%。[9]杨世伦等通过沼泽岛与

4、同高程的相邻光滩悬沙浓度的对比,在涨潮初期得出:(1)悬沙浓度在时间序列上是脉动的,最大与最小悬沙浓度之比在光滩为2.41,在沼泽岛中为1.46;(2)沼泽岛中的悬沙浓度通常低于相邻的光滩,平均比值为0.71。在测得涨潮水体含沙量为3.2684kg/m3的状况下,长江口海三棱草和镳草两种先锋植物群落黏附的悬沙分别达到298g/m2和40g/m2。[10]在室内水槽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有植株体的水流与自由水流相比,植物能够大幅度减少水流的扩散系数,其中单枝植株背水面形成的回旋区可以缓滞水流物质的运动,并将部分泥沙

5、捕获,大大减少了泥沙的沉积量。[11]Leonardetal.通过实验指出:由植物的“拦截作用”而引起的泥沙沉积通常不超过沉积物总量的5%。[12]植株的这种黏着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植物的品种,结构以及悬浮物质对植物茎叶的附着能力。免费论文网。Fench和Spencer发现NorthNorfolk的Hut盐沼地区泥沙沉积总量中8.5%为植物表面所捕获,从而减少了泥沙的沉积量。[13]相对与光滩来说,盐沼地区更能影响悬浮泥沙的沉降,在一些河口潮间带时亦发现盐沼和光滩的冲淤过程差异显著。实验表明盐沼前沿冠层中植被通

6、过减弱波高和波能来降低悬浮泥沙的沉降,数据表明波浪振幅明显较相邻光滩小,平均振幅前者是后者的0.45倍,波高衰减率为55%,波能衰减率为80%,进而降低了悬浮泥沙的沉降速率。[9]Knustonetal.曾对互花米草盐沼中波能的衰减做过半定量的研究,波浪每传入互花米草1m,波能就损失约26%。免费论文网。[14]Stumpf认为Delaware盐沼地区水体中损失的悬浮泥沙有50%黏着在植株体上.[15]ThomasandKozerski也在低流速水槽中对人工水生植物的研究也发现植物茎,叶上黏着的泥沙与植株覆盖下

7、滩面相当,[7]这些都将降低悬浮泥沙的沉降。1.2不同植被状况(种类,密度)植物种类不同,对潮流、波浪的遮蔽程度不同,影响泥沙沉积的大小也就不同。FonsecaandCahalan(1992)曾在波浪水槽中对四种海草导致的波能衰减做过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泥沙的沉积大小随植物的种类不同而不同。[16]国内一些学者的水槽实验表明同一高程上海三棱镳草的缓流效应比互花米草大,这是因为两者的生态指标(密度、盖度和茎叶的分布状况)不同,从平均值而言,海三棱镳草的缓流效应较互花米草略强。杨世伦在1985-1987年的三个夏季观

8、察,在长江口潮滩对盐的碱蓬滩地,人工种植的大米滩地,海三棱镳草滩地观察,得出了不同的植物对盐沼滩地影响。芦苇,海三棱镳草的淤积速率分别是光滩的9.3和7.7倍。[17]在从光滩经海三棱镳草群落(高为0.85m,密度为1290株/m2)至互花米草群落(高为0.9m,密度为650株/m2)的过渡中,沉积物越来越细,平均粒径由小于8.27变为小于5.83;黏土含量由12%变为43%。[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