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养德--李彩燕.doc

节俭养德--李彩燕.doc

ID:52022883

大小:2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1

节俭养德--李彩燕.doc_第1页
节俭养德--李彩燕.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节俭养德--李彩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节俭养德兰州市三十一中高二四班学生姓名:刘中芳指导老师:周兰梅今中外,有多的人在浪费着食物,浪费着各资源。但是同样也有许多的人教会我们节约。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有人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限。”任何的东西都来之不易,而我们却这样浪费它这是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从古到今,有很多人为我们做好了勤俭节约的好榜样。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著名外交官。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勤俭质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

2、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时也只做极其简单的马车。见他如此俭朴,有个叫仲孙它的人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意容貌服饰,这样会让别的国家看比起有损我们国家的体面。”季文子听了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的豪华典雅,但是我们国家的百姓中有许多的人吃着粗糙难以下咽的食物,还有许多的人在受冻挨饿‘这我怎么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听了这些仲满满脸羞愧之色,同时它也对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后他也学会了俭朴来为百姓着想。这个故事教会了我们节约是很有用的。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同时也可以帮

3、助别人,因此对我们来说节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记得奶奶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拴着一个叫吴城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的无忧无虑。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辈子不受饥饿不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据两半,老大得到了“勤”字,老二得到了“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的高悬在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通常常将白白的饼干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4、。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之后,也把“俭”字当作神供放在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他疏雨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牌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上。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拾起一看,上面中写道:“只勤不捡,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

5、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从此以后他们都过着美满自在的生活!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甘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在我的生活当中一定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是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