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研究进展.pdf

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研究进展.pdf

ID:52064858

大小:1.43 M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2

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研究进展.pdf_第1页
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研究进展.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研究进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研究进展丁子腾(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摘要:近年来,为了解决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区域的隆升和常见的分法是按使用的地震波类型将其分为体波层析成像变形机制,探究青藏高原的深部结构,在青藏高原以及周缘和面波层析成像。体波和面波层析成像最为主要的区别是区域开展了大量的包括重、磁、电、震等地球物理研究,其中所选用的地震波资料的不同。此外,近几年来,背景噪声层地震学的相关研究工作最为详细。本文收集了近年来运用析成像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属于面波层析成像方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所取得的关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结构法的

2、一种,主要是用于区域层析成像研究以及大陆尺度的层的一些成果,总结分析了关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结构的一析成像研究。些特征。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结构;地震层析成像;低速层3体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P631.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011(2017)02-0185-02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是反演地震波速度结构最常用的层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7.02.086析成像方法,也是最为传统的地震探测方法,由于技术的成熟性与天然的优势,近年来,运用该方法进行的研究较多。1区域地质背景周民都(20

3、12)的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地壳内存在大范围的低速层,且许多断裂位于高低速异常的过渡地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并且其带,可能为超壳断裂。Wang(2013)通过青藏高原东北缘的P仍处于隆升的过程中。它夹持于塔里木板块、欧亚板块以及波、S波以及泊松比联合对比,显示出昆仑断裂北侧的低速印度板块之间,是自45Ma以来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异常没有南侧明显,同时昆仑断裂可能代表了下地壳的物质挤压和复杂的深部动力过程作用的共同结果。由于印度板组成变化的边界。王新胜(2013)利用地震走时资料与重力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性俯冲碰撞,

4、造成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观测资料进行联合反演,其结果显示在80~100km的深度并向外扩展,而高原向北以及北东方向的扩展又导致了高原上,P波速度异常较密度异常明显偏低,推测该区岩石含水东北缘的再次隆升和变形,这不仅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表量可能增大或者有可能发生了部分熔融。程斌(2014)的研结构进行了强烈的改造,同时也造成了其深部结构的复杂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缘下方地壳中广泛存在明显的低性。为了探究青藏高原的深部结构,解决青藏高原及其周缘速异常带,部分地区延伸至上地幔顶部,其很可能是下地壳区域的隆升和变形机制,前人通过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对青藏内存在

5、的热物质和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该区历史上大高原东北缘的深部结构做了大量的研究,包括重、磁、电、震地震也与该低速层有一定相关性。和热等,对于研究地球内部的众多地球物理学方法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地震学方法。本文从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入手,4地震面波层析成像研究成果总结其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研究进展。面波能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同时具有频散特性,基于2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简介这些优势,面波层析成像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结构的研究也得到了大范围的开展。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是通过分析地表观测到的地震波各Zhang(2011)利用瑞利波层析成像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种震

6、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用反演的方法来反推地下介缘的S波速度结构,其结果显示在0~100km存在一个显著质的速度、结构、其他物性参数等信息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1]。其具有两层含义:①它是一种通过天然地震或者人工的低速层,在125~200km,祁连-秦岭造山带下方也存在一地震产生的地震射线信息来反演地球内部三维结构的地震个低速层的通道。Feng(2011)的研究结果显示,在110km学方法;②它意味着运用该方法所获得的一些图像。地震层处存在一个较弱的不连续面,其将岩石圈地幔分为了两个析成像方法是目前了解地球内部三维结构以及研究地球动层,同时,岩石圈地

7、幔的速度结构与该区的断裂以及地震活力学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动有一定的相关性。Li(2013)认为在昆仑断裂下方120km地震层析成像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成多种类别,比较深,有非常显著的低速异常,且断裂南侧的速度相对于其北侧较低,其可能与软流圈的上涌有关。余大新(2014)的研究收稿日期:2016-12-01结果表明,在柴北缘以及祁连造山带下方存在欧亚板块的岩作者简介:丁子腾(1990-),男,回族,山西运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地震层析成像。石圈,且其没有明显的向南俯冲的迹象;在印度板块与欧亚·185·板块之间存在延伸到250km深度的低

8、速异常,该低速异常参考文献:可能与地幔物质底辟上涌有关。[1]滕吉文,张中杰,白武明,等.岩石圈物理学[M].北京:科学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