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夺锦教学设计.doc

赛龙夺锦教学设计.doc

ID:52069441

大小:3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2

赛龙夺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赛龙夺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赛龙夺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赛龙夺锦执教者:广州市铁二中学谢海燕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赛龙夺锦》,使学生会唱音乐主题,会打划龙舟的节奏,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竞赛活动,能听辨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高胡及其音色,了解广东音乐的主要演奏形式——“三架头”和“五架头”;并通过《赛龙夺锦》不同的奏(或唱)形式的对比听赏,感受广东音乐《赛龙夺锦》随着岁月的变迁,人们所用的演绎方式的变化;在学习过程中了解龙舟文化,领会赛龙舟的拼搏精神。教学重点:1、围绕赛龙舟的音乐活动,学会听赏《赛龙夺锦》,并能背唱出音乐主题,主要欣赏前奏、音乐主题和“夺锦”部分。2、能听辨出高胡的音色了解高胡的演奏特点,

2、认识广东音乐的演奏形式——“三架头”、“五架头”,掌握广东音乐的主要特点。课时:一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生分析: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机务段铁路工人的子弟,音乐基础较差,很多孩子开始学唱歌时只会开口读歌词,连七个基本音阶都唱不准,对视谱更是无从下口,本课时由于一开始就让学生练习了“锣鼓经”,因此,在唱主旋律时只要求学生唱和“锣鼓经”节奏相同的旋律部分03︱503︱503︱5623︱5和01︱201︱201︱2367︱2;根据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本课时让学生参与的机会比较多,比如在“夺锦”环节中全班同学都参与到“划龙舟夺锦”的活动中。教材分析:(本教材

3、选自广东沿海版)  《赛龙夺锦》又叫《龙舟竞渡》,属“广东音乐”,由何柳堂(1870-1934)创作,是描述中国南方端午节(端阳节),龙舟竞渡的热闹情况,全曲节奏轻快。  先由唢呐演奏出雄纠纠的旋律,有如将军出场似的,作为引子。  乐曲主体部份,以弹拨及拉弦跳动的音调,配合铿锵的锣鼓节奏,展现一幅龙舟健儿,全力以赴夺标的场面。  结尾音调风趣,表现胜出龙舟,洋洋得意的样子。  《赛龙夺锦》原是一首丝竹乐曲,后来为了表现乐曲的气势,改编为吹打乐合奏形式,增加了唢呐和打击乐器,全曲以曲首的音调为基础,加以不断衍生和发展。并从表现龙舟竟赛的内容出发,借鉴外来作

4、曲技巧,大量使用模进和变形等手法,是我国传统乐曲中较少见的。2  乐曲开头以唢呐吹出号召性的引子,表示比赛开始。接着是乐曲的主题,逐渐活跃,表现了龙舟竞发,生气勃勃的景象。然后是比赛正式开始,情绪逐渐热烈,并加进了打击乐,刻画了龙舟在水上前进的形象;随后速度进一步加快,节奏多变,犹如龙舟你追我赶,气氛相当热烈。最后吹响唢呐象征比赛结束,结尾再现了前一段的曲调,表现了龙舟在碧波上自由荡漾,令人心怡。乐曲通过描述端午节民间举行龙舟赛,勇夺锦标的欢腾热闹场面,表现了劳动人民勇敢、豪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本课时只选取前奏、音乐主题和“夺锦”部分欣赏。课前准备:

5、收集以下资料1、有关龙舟比赛的图片、视频。2、有关《赛龙夺锦》的介绍、不同表现形式的《赛龙夺锦》(如民乐合奏、粤曲小调等)。3、作曲家及其作品《赛龙夺锦》简介4、广东音乐的表现形式“三架头”、“五架头”及有关乐器的图片、声音等。5、准备一个大鼓。6、把以上1、2、3、4、点整理成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音乐:播放《赛龙夺锦》音乐,让学生听着音乐走进音乐室。(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转移到音乐课堂上。)二、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等三、新课导入1.欣赏赛龙舟的场面(录像),了解赛龙舟的风俗2.提问:划龙舟的动作特点是什么?划龙舟用什么来指挥?3、课件展示“锣鼓经

6、”节奏,并引领学生学会打这节奏。四、赏析《赛龙夺锦》1、欣赏《赛龙夺锦》前奏(引子)①老师做动作学生选配音乐。②讲解引子音乐引用了戏剧舞台上将军出场的音乐,并让学生想一想,在《赛龙夺锦》中用这样的音乐起什么作用。③唱一唱前奏的旋律。2、简介《赛龙夺锦》及作曲家。3、围绕“赛龙”与“夺锦”欣赏《赛龙夺锦》。①听一听主题音乐,想一想作曲家在这里描写了多少只龙船在争渡?(提示:从乐句可以感觉到)②唱一唱主题音乐。③找一找分别描写两只龙船的旋律的骨干音。④欣赏“夺锦”的音乐,并模仿“夺锦”场面进行“划龙舟”比赛。4、引导学生认识与听辨《赛龙夺锦》的主奏乐器——高

7、胡。5、了解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广东音乐的演奏形式“三架头”和“五架头”6、完整地欣赏一次《赛龙夺锦》,注意听出演奏的乐器以及刚才主要欣赏的几个音乐主题,最好能唱一唱。五、拓展欣赏欣赏粤曲小调《赛龙夺锦》,感受其风格特点。六、课堂小结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