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说课》PPT课件.ppt

《克和千克的说课》PPT课件.ppt

ID:52071534

大小:4.87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31

《克和千克的说课》PPT课件.ppt_第1页
《克和千克的说课》PPT课件.ppt_第2页
《克和千克的说课》PPT课件.ppt_第3页
《克和千克的说课》PPT课件.ppt_第4页
《克和千克的说课》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克和千克的说课》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千克的初步认识》说课平煤一小李雨潺说课大纲*重点难点*教材分析*说课内容*教学过程及理论*教学目标说课要点说课内容:《千克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P41--43。)教材简要分析:古代:把计量长度、容积和重量统称为度量衡。当代: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在小学数学中,有关量的计量教学,选择了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作为学习内容。本节课学习的就是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称为“重量单位”。“千克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l克的重

2、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1千克和1克的感知,使学生能够自行获取知识,主动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小组实践操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群体观念与协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称量物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知道l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初步建立l克和1千克的重量实际观念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盘秤、弹簧秤、天平;棉花、盐、三个盒子等实物。学具准备:各种秤;硬币、苹果、乒乓球等实物。教学过程分析及理论依据本课时的教学指导思想:主体参与,合作互动。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提供机会,主体参与;对比辨析,深化理解。第一层次: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⒈游戏导入。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轻重。⒉实践体验。让学生掂一掂带来的物品,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适时导入新知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第二层次: 提供机会,主体参与教师使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安排下分组

4、而坐,每组均拥有独立的学习活动用具,同时教师灵活引导学生主动寻求知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重量单位,建立明确的重量观念。1、认识称;2、演示天平;3、建立克的重量观念;4、建立千克的重量观念;5、单位换算。各种称天平建立克的重量观念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称一称2分硬币、1角硬币、1元硬币、1枚纽扣、1片药、乒乓球、几个图钉、……再用手掂一掂,让学生充分体验1克到底有多重。使学生在多项操作活动中掌握天平的基本操作方法,建立克的重量观念,并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在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5、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群体观念与协调能力。让学生明确,做数学就是一种科学研究,应该实事求是、严谨细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千克的重量观念1.称一称把抽象的重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初步感知l千克的重量观念。2.掂一掂为学生形成较牢固的重量单位观念提供直观、具体的支柱。3.估一估把传授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并有机地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找一找将前面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的实践活动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5.猜一猜引导学生再度感知1千克,并感受物体的体积大不一定重。6.拎一拎通过对比感知,加深对千克的体验。7.说一说让学生意识到,

6、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单位换算1千克=1000克加深学生对进率的理解,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三个层次:对比辨析,深化理解。基本练习深化练习课外练习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有的”、“有序”、“多样”、“有度”。体现循序渐进与适当难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巩固性原则,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1、基本练习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一个乒乓球重1()。一袋洗衣粉重1()。 一管牙膏重100()。一只鸡重2()。 一位小朋友重23()。一个西瓜重3()。学生通过填写单位,可以进一步明确重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使认识更

7、加准确。认真想一想,估计以下物品的重量。1袋面粉重()。1个土豆重()。1桶色拉油重()。1个苹果重()。1袋方便面重()。1个足球重()。学生通过对常见物体重量的估计,在应用重量单位的同时,形成重量观念。2、深化练习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由于学生既参与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又体验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总结谢谢!请多提宝贵意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