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谚语典故及练习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谚语典故及练习

ID:5208139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6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谚语典故及练习_第1页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谚语典故及练习_第2页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谚语典故及练习_第3页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谚语典故及练习_第4页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谚语典故及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谚语典故及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谚语典故及练习  经典谚语  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二、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说人们的生活总是与他们的利益相关,在确定一件事是否要去做的时候,人们认为有利的才去做,这就是价值选择。题干上述观点需要具体分析,以什么人的利益为标准来确定是否有利以及利益的大小呢?如果以人民利益为标准,则是正确的价值观,如果以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为标准,就是错误的价值观。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处理“己”与“人”的关系上,也存在价值选择的问题。自己不希望做的事,自己就首先不要

2、去做,即以个人利益为标准,因此这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但是“己所不欲”的“欲”是谁的“欲”呢?该不该做什么事情,希望做什么事情,不应以“己”作为判断的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不符合集体主义原则的事,自己不去做,也要反对其他人去做。  四、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意思说人活着为了什么?以什么为快乐?是为了追求吃喝玩乐,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七情六欲,这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杨朱典型的求生、纵欲的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  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王安石说“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

3、祸双”:这些都是反对享乐主义的千古绝句。  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提倡艰苦奋斗精神。  七、富润屋,德润身:“德润身”就是指正确意识对提高自身修养的作用。  典型试题(最佳选择题)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3、实际上

4、,“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4、“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  A.(1)(2)(3)(4)   B.(1)(2)(3)   C.(1)(3)(4)   D.(2)(3)(4)  5、“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

5、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    “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  6、“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7、“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

6、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  A.(1)(2)(4)   B.(2)(3)(4)   C.(1)(2)(3)   D.(1)(2)(3)(4)    8、“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9、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B.

7、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  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0、“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  A.对墙坏必被盗未能预见 B.不及时筑墙,造成其财产损失  C.凭主观经验办事    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11、“智子疑邻”告诉我们()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12、“杞人忧天”错在()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

8、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13、“人定胜天”思想()   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