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doc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doc

ID:52082126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2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doc_第1页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二、地形多种多样(转折过渡)我国地形种类齐全,哪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哪种最小呢?请看分层设色地形图。(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教科书23页“中国地形图”。(教师讲解)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板书)二、地形复杂多样(转折过渡)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教师归纳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

2、械作业。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出示挂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自制,为排除干扰,仅包含东北-西南、东西走向的山脉,且底图为政区图)让学生找出与阴山走向相同的山脉,并说出名称。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有什么规律。〔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山体上。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并将其在投影片上重绘一次,同时让学生在已准备好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绘出该山脉。用

3、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概括板书〕(见板书设计表格)〔教师概括〕东西走向的三列好像“三道纬向长城”,称“三横”;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好像“三条濒海峻岭”称“三纵”。〔教师引导〕欣赏歌曲《珠穆朗玛》,让学生思考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引导学生看课文中关于喜马拉雅山的介绍,并思考:(1)喜马拉雅山的走向?(2)喜马拉雅山最高峰的位置、名称、海拔?(3)找同学到板图上画出喜马拉雅山,并标注珠穆朗玛峰。(教师概括)喜马拉雅山是弧形山脉,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其雄壮、神奇吸引了无数登山健儿。结合“珠峰探险”的课文,激发学生勇于探

4、险,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但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探险活动)。(板图)中国轮廓图。复习、概括,深入探讨。教师在绘中国轮廓图的同时让学生描绘一张课本中的中国轮廓图。绘好后,教师提出一些要求,用接力赛的形式让学生按照要求挑选写有山脉名称的吹塑纸条,粘贴在板图的正确位置上。没到黑板前做练习的同学按要求在自己描绘的图上写上山脉名称。如:(1)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2)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上的山脉等。让学生将前面学过的山脉全部粘贴在板图上。(教师承转)我国山脉很多,除了以上山脉以外,还有一些山脉也很重要。如:(1)在中俄边境上画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

5、,与其走向相同的还有甘肃、青海两省边境上的祁连山。(2)在西南有一组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教师引导)学生用铅笔在自拓的图上,将走向一致的山脉首尾相连。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图。整个中国就好像被一张网所覆盖,这张网有什么奇妙之处吗?(教师引导讲述)(1)指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2)指出昆仑山、祁连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3)指出昆仑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4)指出祁连山、秦岭、太行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5)指出阿尔泰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6)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

6、成的地形区。每指一个网格,学生都可能会说出一个地形名称,若有问题,教师给以补充。使学生明白每个网格中都有一个地形区。引导学生讨论山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知识】五岳名山(板书)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1.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山脉纵横交织,把我国分成若干地形区(可重述各地形区名称)(板书)2。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各地形区以山脉为界。(2)有些山脉是行政区界线,如太行山西侧是山西省,东侧是河北省;武夷山西侧是江西省,东侧是福建省。(3)有些山脉是自然地理界线,如秦岭是南、北方的界线。(出示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或挂中国地形图挂图。①分别让学生指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横断山,并让他们

7、说出各条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②分别让学生指出天山、昆仑山让其说出其南北两侧的地形区名称。③分别让学生指出太行山、武夷山、巫山让学生说其东西两侧行政区的名称。④指出其它一些山脉让学生说出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