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到的声音更美.doc

听不到的声音更美.doc

ID:52086120

大小:2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2

听不到的声音更美.doc_第1页
听不到的声音更美.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听不到的声音更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听不到的声音更美诗文中有不少“失声”“失语”现象,有不少“无声”、“无语”的描写。“无声”、“无语”并不等于感情贫乏,艺术残缺,而是“无声”、“无语”中另有洞天。正如一句话:听到的声音是美的,听不到的声音更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为人熟知,耐人寻味。无声,并不就是空白,并不就是无情,诗句之中流动着“幽愁暗恨”,这样的“幽愁暗恨”,耳朵当然是无法聆听到的,它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去体验;无声并不是真的无声,而是艺术表现的需要,为后面“有声”衬托,形成有无相间、虚实相生的节奏美感。刘鹗在

2、《明湖居听书》中对王小玉说书的描写,也颇得艺术辩证法的真谛:王小玉在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继之千回百折,“从此以后,愈唱愈低,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高低相形,有无相生,才赢得了“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的艺术效果。说书如此,人物之间的“交谈”何尝不然。北宋词人柳永《雨霖铃》上阕写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往日相聚的深刻留恋,对眼前分别的无限伤感,对今后重逢的渺茫向往,尽在默

3、默“无语凝咽”中。这是心灵与心灵的共鸣,感情与感情的交流,此时任何有声语言都是多余的。无声胜有声。中国画中有“无中生有”、“计白当黑”的说法,它同样适用文学作品中“无声”、“无语”的描写。“无声”、“无语”给读者腾出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具有更为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