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

中国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

ID:5209396

大小:271.37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7-12-06

中国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_第1页
中国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_第2页
中国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_第3页
中国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_第4页
中国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概述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研究一、菲利普斯曲线的产生及其发展(一)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最早是由菲利普斯(Phillips,A.W.)1958年在英国《经济学》杂志发表了题为《联合王国货币工资率的变化率和失业的关系:1861—1957年》的著名文章中提出,他认为英国的失业率和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建立了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的研究表明工资的增长率是失业率的递减函数即通常所说的原始菲利普斯曲线。从图形上看原始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为以失业率为横轴、工资增长率为纵轴由左上方

2、向右下方倾斜的一条负斜率曲线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二者呈负相关关的变动关系。当失业率上升时工资增长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工资增长率则上升。由于模型体现为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通常被称为“失业——工资”的菲利普斯曲线。图1-1(二)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加拿大经济学家李普希就菲利普斯的研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他在1960年的著作《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分析》中提出了过度需求理论。他通过供求理论来解释劳动市场,当劳动需求超过劳动供给时工资上升,并且需求相

3、对于供给越大工资上升越快;反之需求相对于供给越小工资下降越快,即他认为工资变动是由劳动市场失衡引起的。李普希的基本思想是:工资的增长可以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过度需求来解释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过度需求又由失业率来近似地表示。这样工资增长率的变动和失业率变动之间的关系就在该模型中得到了很好的解释。菲利普斯曲线在经过利普西从理论上加以阐释后如何为经济政策所用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在这一点上萨缪尔森和索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1960)在《达到并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问题:反通货

4、膨胀政策的分析》中提出了“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萨缪尔森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化率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率下降。(三)菲利普斯曲线新形式1、“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美国经济学家奥肯(1962)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这条曲线表明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呈现出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当现实经

5、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时物价上涨率亦上升;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时物价上涨率亦下降。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经济波动的上升期随着需求的扩张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物价上涨率随之上升;经济波动的回落期随着需求的收缩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物价上涨率随之下降。2、货币主义学派的菲利普斯曲线(现代菲利普斯曲线)。货币学派的代表弗里德曼(1968)指出菲利普斯曲线忽略了影响工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人对通胀的预期。他认为短期的现

6、代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在长期人们有充分的时间调整通货膨胀的预期所以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它表明在长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不存在替代关系。3、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卢卡斯(1972)发表了《预期及货币中性》他指出公众采取的预期方式是理性预期而不再是适应性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保持一致所以想要通过调整通货膨胀率来改变失业率是不可能的菲利普斯曲线始终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这条线从自然失业

7、率出发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没有此消彼长的关系调控失业率或者通货膨胀率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效。4、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菲利普斯曲线。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兴起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应运而生。一般均衡理论和市场的不完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市场非均衡是该理论的前提并结合了一般均衡理论和市场的不完全假设条件是将工资、非市场出清和价格刚性分析宏观经济行为他们的观点是短期内经济中存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长期来看这种关系是不存在的。二、西方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总

8、结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作为西方经典的经济理论,其发展和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对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理论的发展符合西方经济现实发展的规律。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发展总是伴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起起伏伏而发展起来的。从凯恩斯提出“失业与通货膨胀不能并存的观点到菲利普斯发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的交互替代关系”再到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新凯恩斯学派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可以说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对西方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