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身教更要重心教.doc

重身教更要重心教.doc

ID:52094100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2

重身教更要重心教.doc_第1页
重身教更要重心教.doc_第2页
重身教更要重心教.doc_第3页
重身教更要重心教.doc_第4页
重身教更要重心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身教更要重心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身教更要重心教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者的要求俗语有“言传身教”之说,这就是说,教育者在被教育者面前,无论言语和行动,都要起示范作用,口头上要传授,行动上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其落脚点在于“身教”。在学校教育中,作为老师,做到言传身教,实为重要,也不容易。然而,在新时期的教育实践中,仅仅能以“言传身教”是不够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在老师身教的同时,如果能辅以“心教”,那么师生在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情感高度融合,那么,教育者的意志就更容易转化成被教育者的自觉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环境  

2、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心理状态大有变化。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对教育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当今的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心理复杂,对老师的要求有了新的内容,新的高度。比如,做老师的在集体劳动中以身作则,带头苦干,可是,因为他平时和学生“不够哥们”,因而费力不讨好,学生不仅不买帐,不跟着干,反而戏弄他“自讨苦吃”。针对这个例子,对于“身教”,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理解:第一,强调“动作到位”。即,教育者以实际行动表明,“我应该这样做,而且这样做了。”但由于师生之间缺乏理解,并没有感情基础,因而容易出现“带而不动”的局面,甚至让学生产生误解。第二,教育者“

3、做样子给人看”,暗示被教育者,“你们也要这样做”,但没有让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即使学生能够勉强地“跟我做”,也是“

4、貌合神离”的。因此,教育者的“动作”往往容易流于形式,表现出教育目的的模糊性,变成走过场完成任务式的教育。第三,“身教”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当学生思想状况处于“风调雨顺”的时候,“身教”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但是,当学生的思想出现“天气变化”,甚或出现了毛病时,身教”则表现得无能为力。由此可见,“身教”在当代教育过程中,越来越明显地暴露了它的局限性。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得出这样一个体会:在教育过程中,“身教”不如“心

5、教”。所谓“心教”,就是以情动人。即,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去教育学生,净化学所谓“心教”,就是以情动人。即,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去生的心灵,矫正他们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从而得到教育的目的。“心教”相对于“身教”来说,它的特点在于:强调“感情到位”,要求教师做到心到意到感情到,努力与学生沟通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让学生不仅懂得“我应该怎样做”,而且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同时,在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使教育者的意志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心教”能体现其特有的主动性和感召力。一旦

6、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感情得到高度融洽时,教育者的一个眼神,一个暗示,能代替千言万语的教导,轻易而举地就获得了教育的成功。当然,“心教”不是抽象的,“心教”得以“身教”为前提,才能够得以实现。根据我个人多年来的工作过程的尝试与探讨,我认为在心教的过程中,因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  有情所谓有情,就是要讲感情。即用真诚的爱去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做到以情动人。例如,我班上有位学生,因为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温暖,严酷的现实伤害了他幼小的心灵。于是,他认为,世界上没有爱、没有好人、人都是自私的、虚伪的、不可以信的。因此,他变得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对别人冷若冰霜,漠

7、不关心。性格孤僻。我主动找他谈话:“和同学相处,如果是善意的同情,不应该拒绝”。他“哼”一声,便示意不愿意再听下去。又一次,他和几个同学没有吃上早餐,我把家里的糕点送给他们吃。其他同学很感激,唯独他看也不看一眼。针对这种情况,我仔细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自己的生活中没有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他所需的是真正的爱抚、关心和帮助。如果周围的每一个人都能一如既往,真心实意地去关心他,终究有一天会改变他的。于是,我下定决心要用“心教”转化这位同学的思想。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这位同学发高烧,我和同学们背着他上医院,治病期间,我又无时无刻,像

8、妈妈一样照顾他,关心他。这位同学病好后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活跃了,开朗了,他在作文中曾写道:“这个世界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冷酷无情。”我想: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成功了。二、有义有义就是讲义气。但不是讲个人感情,不是讲“江湖义气。”这里的“义”,指的是公理正义、精神文明、师生感情,属于高尚的道德范畴。所谓讲正义,就是教师在治病救人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谅解学生,以义服人。其目的在于健全学生的美好人格和高尚情操,让学生与自己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融洽。从而,体现当代教育者的职业道德和健康人的情味。因此,我们在心教的过程

9、中,要通过讲义气,把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体现为对学生前途命运的关注和负责,在爱的温床中孵化出学生的良知,从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